每个垄断厂商面对的有两类需求曲线,小d,大D。小d是静态的,指在某一价格达到了暂时的均衡,某单个厂商(假定是A )面对的一条假想的需求曲线,即认为自己单独变动价格,而其他厂商不做反应,需求量随价格变动的曲线。
但其他厂商不做反应是不现实的,所以当A降价时,其他厂商也会选择降价,所以实际上A的需求量不会沿着自己原来假想的d滑动,增加的需求量比预期的要少,会落在d的左边,重新均衡时形成新的假想的小d就向左下方移动了。
降价前的均衡点和降价后的均衡的的轨迹就是大D。如果产品是无差异的,消费者指根据价格决定购买量,大D上的每个需求量应该代表每个垄断厂商均等的市场份额,即市场总份额1/n的市场需求量。
所以新加入厂商后,每个原来厂商市场份额缩水,D向左移动。均衡点一定要在小d与大D相交的点(必要不充分),此时原小d与大D相交的点已经左移,若要对应找到SMC=MR的点,只能将原小d左移,对应一条新的MR曲线。即使如此,还不能保证长期均衡,必须是:小d与大D相交,SAC、LAC与小d相切,SAC与LAC相切,而且都在一点才能实现。要通过厂商的规模调整、进入退出,最后到利润为零时实现的。
(我翻了翻书,能看明白,可能讲得还不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