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帖子,原帖是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70176-1-1.html
“今天看微观,书上说现在微观经济学考察厂商成本指的是机会成本,也就等于会计成本(显成本)+隐成本。而据我了解,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放弃其他选择的最大收益。两句话好像不是一个意思吧?前两天在论坛里看到一个机会成本的帖子我没搞懂,还请高手指教。
按照我的理解,拿上大学来举例的话那么第一种的意思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等于放弃工作的最大收入加上上大学的成本,第二种的意思就单单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
我的理解是:
机会成本不存在两种解释,它就是你放弃的其他选择所获得的最大收益。
不知道“现在微观经济学考察厂商成本指的是机会成本,也就等于会计成本(显成本)+隐成本。”这句话是在哪本书里看到的。(我可不是说它是错的啊)
在高鸿业的微观第四版156页上,有这样的几段话: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其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
“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显成本(厂商买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隐成本(厂商自己有的且用于生产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按机会成本来理解,就是厂商买的要素的机会成本和厂商自有的要素的机会成本,两部分机会成本加在一起就是生产这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也就是生产这种商品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包括两部分,一个是你买的,一个是你自有的)。
而以上大学为例,虽然我觉得用显成本和隐成本来划分不是很合适(个人观点),但是如果一定要划分的话,显成本可以理解为上大学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等支出(这是你买的,钱方面的支出),而隐成本可以理解为不上大学、去工作可以获得的收入(这是你自有的,体力、脑力方面的支出)。两个加在一起才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包括钱,包括人。
那么帖子中“拿上大学来举例的话那么第一种的意思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等于放弃工作的最大收入加上上大学的成本,第二种的意思就单单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这个观点显然“第一种意思”包括了钱和人,“第二种意思”只包括了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不只是去工作挣的钱,还有上学的一年一万块,要是不上学,这一年一万可以买别的东西,把上大学的钱落下了,那机会成本当然就有了“两个不同的含义了”。实际上这是偷换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