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社评:改变美国把持世行的第一步 英国《金融时报》
社评
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下任行长还将是美国人。唉,这一结果似乎确实不可避免,不论美国和欧洲分别把持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古老体制多么令人不快。然而,这不应成为最终的结局。一个可能的方案是,在国际金融公司(IFC)——世行集团下属负责向私人行业提供贷款的分支机构——增设总裁职位,然后通过全球竞争公开选聘合适人选。虽然这只是迈出一小步,却将使全世界受益匪浅。
对于世行,我们或许可以说,美国拥有指定世行行长的权力,是美国国会愿意继续为世行旗下的国际开发协会提供资金的一个前提条件。国际开发协会是面向穷国的一个软贷款机构。国际金融公司的情况则大为不同。没错,国际金融公司的总裁历来都由世行行长兼任。不过这么做并没有法律上的规定。国际金融公司的执行副总裁——该机构最高领导人——向来也是由欧洲人担任。但是,通过全球竞争决定这个职位的人选将会相对简单一些。而如果国际金融公司的新领导人被任命为总裁,那么这一变动所具有的意义就会更加深远。
巧合的是,由于瑞典籍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拉斯•斯耐尔(Lars Thunell)的任期在几个月后就要结束,国际金融公司的最高职位将出现空缺。让他的继任成为总裁,并让这个职位面向真正的全球竞争,将会带来巨大好处:此举将开始打破IMF和世行最高职位始终由欧美人把持的过时传统;将使国际金融公司这一重要机构获得独立地位——与世行不同,国际金融公司具有相对明确的使命: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私人行业的发展;最后,这也将使该新职位获得更大威信,从而更加突显出公开选聘的重要意义。
诚然,欧洲人将会失去对这个职位的固有控制权,但这种垄断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同样,这样会让新的世行行长失去对国际金融公司的控制权,但他/她在领导世行方面已有足够多的工作要做。新兴国家、国际金融公司,以及国际机构的治理都将从中受益。改革的理由不胜枚举。我们必须打破僵化的体制,起码可以从国际金融公司开始迈出第一步。
译者/邢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