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48 1
2012-03-21
谁为英国QE买单? 埃森哲金融服务公司前战略合伙人 约•欧文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定量宽松(QE)就像一场宴会,狂欢过后是令人难受的宿醉。人们普遍认为,在大举印钞和购买债务之后,英国央行(BoE)会把购得的债务重新卖回给市场。但这么做将造成通缩和利率升高。这是一种毫无必要的宿醉。

英国央行可以勾销这些债务,而不是重新拿到市场上出售。这样,英国ZF背负的3250亿英镑债务就会一举消失。如果美国效仿的话,美国ZF的约1.5万亿美元债务也将被勾销。
想要理解这种做法为何可行,就得先简单说一下QE。英国央行从市场购得3250亿英镑债务之后,公共部门(英国财政部)就开始为自己所欠的债务向自己(英国央行)支付利息。公共部门自己欠自己钱毫无意义。勾销QE债务为这种无聊的会计戏法画上了句号。
QE造就了一种离奇的现象。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些新创造的货币是英国央行的负债。理论上讲,股份制的银行可以到英国央行那里要回自己的钱。要想从英国央行那里要回钱,它们将不得不先把从英国央行那里拿到的钱还给英国央行,这样它们才有权要回自己的钱。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旋转木马游戏。
勾销QE债务的吸引力不言自明。英国ZF不必把这笔债务重新拿到市场上出售,纳税人也不用背负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负担。
勾销QE债务的主要障碍在于市场和信用评级机构。它们可能认为这会走向魏玛共和国经济学:通过印钞来为ZF债务融资。因此,英国央行和财政部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倡议勾销通过QE计划购得的债务。英国财政部需要避开这场辩论;英国央行必须让外界认为自己是在独立行事。
只有满足两个条件,英国央行才能采取勾销债务的做法。首先,市场和信用评级机构应该认识到,QE债务并不是真实的债务。其次,英国ZF需要将其赤字规模置于可控范围内。这将避开若隐若现的魏玛共和国经济学“幽灵”。因此,虽然政治家们现在不会获得3250亿英镑的横财,但如果他们整顿好本国的金融业,未来就有3250亿英镑的奖赏在等待他们。
从技术角度来说,勾销债务存在一些障碍。从会计角度来说,英国央行必须在勾销QE债务的同时勾销自己创造的货币。这意味着,它向商业银行发放的资金背后将没有任何东西支持,这让纯正主义者们感到不舒服。但在现实中,一开始用来购买英国国债的货币背后也没有任何东西支持。勾销债务不过是让这些不为众人所知的事实得以公开。
其他技术问题包括,英国财政部写给英国央行、为后者所购债务出现的任何损失提供赔偿的“赔偿保证书”。英国央行完全可依据这份保证书放弃其权利。还有人在嘀咕勾销债务带来的通胀效应——假如银行利用新获得的流动性催生又一轮信贷繁荣的话。这种风险基本上已不复存在:流动性已经创造出来了,但一直没出现任何信贷繁荣。为了维护市场纪律,英国央行可选择慢慢勾销债务,以便在需要遏制又一轮信贷繁荣的时候(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将部分债务重新出售给市场。
从理论上说,美国和日本可以遵循与此类似的债务勾销过程。欧洲央行(ECB)就没那么幸运了。它面临两个障碍。较小的障碍是法律上的。《欧洲联盟运作条约》(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第123条明确禁止通过印钞来为欧元区各国ZF债务融资。这个障碍之所以较小,是因为《增长和稳定公约》(growth and stability pact)的历史表明,欧元区会在适当时候突破自己的法律。较大的障碍是这样一个问题:“这是谁的钱,谁会从中受益?”希腊及其他陷入困境的国家会说,我们需要资金。这会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其他国家则会声称,是我们的钱购买了QE债务,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受益。这场辩论可能会非常激烈,引来许多人的关注。
有的时候拥有自己的央行是非常值得的。现在就是如此。
本文作者曾任埃森哲(Accenture)旗下金融服务公司战略合伙人,著有《如何领导》(How to Lead)一书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22 15:43:36
新兴国家中 那些储备英镑的都是冤大头,不过中国头最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