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292 1
2007-02-07

劳动的分类及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

().从与别人、另一社会系统的比较、交换获得的自身效用角度来讲可分为:㈠劳动付出成本与㈡劳动交换效用(益)——即交换获得别人、环境的劳动效用回报,这跟后面的劳动功用有区别但都属于有用劳动,因为,劳动的有用性有一个对谁的有用性问题,即劳动对象参照系统,对劳动者自己有用的劳动部分属于环境、客体的回报(效用),而对别人有用的劳动耗费部分属于劳动功用。因此,又可细分类为:①社会总劳动耗费成本,②社会总劳动效用(益),③社会平均劳动耗费成本,④社会平均劳动效用(益),⑤个人劳动耗费成本,⑥个人劳动效用(益)6种。

().从对别人、对社会的有用(功用)性程度角度来讲可分为:㈠劳动耗费成本与㈡劳动功用(或劳动力使用价值但属于有用劳动)2种;从劳动性质上又可分为:㈠社会劳动与㈡个人劳动2种。又可细分类为:①社会总劳动耗费成本,②社会总劳动功用,③社会平均劳动耗费成本,④社会平均劳动功用,⑤个人劳动耗费成本,⑥个人劳动功用6种。

().从竞争、替代的角度来讲可分为:㈠社会替代劳动与㈡个人替代劳动2种;又可细分类为:①社会总替代劳动耗费成本,②社会总替代有用劳动,③社会平均替代劳动耗费成本,④社会平均替代有用劳动,⑤个人替代劳动耗费成本,⑥个人替代有用劳动6种.

基本上,先生对劳动的理解可以用我上面总结的()()段所说给予解释,但不包含()因为先生还可能分不清功用(或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区别,你把有用劳动等同于劳动效用回报。(其实我们在几个月前己经讨论过效用率与功用率的话题,先生可再去看看:《与黄焕金及各位学者讨论“效用率”的概念 2只不过我们当时的讨论是偏重于“物”与人的关系,而现在却偏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而己。)当然,别人、环境的劳动效用回报属于有用劳动的表现,但并非对别人、环境的全部有用劳动都能获得效用回报,现在的许多主流经济学,如厂商生产理论等的分折都把生产产品量(对劳动对象的使用价值量)直接看成自己的效用价值,这是错误的,须知这中间还有一个价值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须要交易成本或有价值量的流失,认为这个转化过程不用交易成本或没有价值量的流失的理论都是属于建立在完全信息观或完全理性人的基础上创立的理论。可能还没有人发现马克思的理论跟西方主流经济学一样是建立在完全信息观或完全理性人的基础上创立的吧?不相信的话大家看看马克思对劳动、剩余价值、资本的认识就明白了,因为马克思认为劳动可以创造出等同于自身劳动耗费成本的价值,甚至超过自身劳动耗费成本的价值,他提倡劳动光荣、劳动神圣论,忽视劳动也有无用劳动甚至破坏劳动的存在。

黄焕金先生把马克思的“价值”看作劳动耗费,这点应该没有多大错,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一劳动耗费是社会平均(抽象)劳动耗费因为只有平均才可能做到客观抽象,这样社会中的人们在交换劳动时才有一个可以作为价值尺度的依据,从而把不相干的个人具体劳动联系起来,同时,马克思也好像把劳动耗费等同于有用劳动了,因此, 马克思的“价值”也可以看作社会平均劳动功用.本来先生能认为劳动可分为耗费成本与有用劳动已属难得,在网上与许多人讨论发现他们连这个都未区分清楚,马克思自己可能也没有搞清楚呢!所以,何必去把自己的理解等同于马克思理论中的某个概念,这也是在下以前也范过的错,也遭许多人的反对(当然也包括阁下),现在我认为自己的理论就是我林汉扬的而不是他马克思的,尽管为了怕大家看不懂自己的分折基本上有些主流经济学能用的理论概念还是可以“拿来”统一起来。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时间耗费及生产力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本来就是单位劳动时间耗费的生产力,首先,我们必须先搞明什么是生产力,所谓生产力,按照马克思的定义:生产力是由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构成,它的公式是: 生产力=劳动功用+生产资料(客观环境系统的功用),那么,劳动生产率的公式就是: 生产率= 生产力/劳动时间耗费------即单位劳动时间耗费的生产力.本来个人具体劳动剩余价值公式应该是: 劳动剩余价值=个人具体生产力一个人具体劳动时间耗费的,但他却好像把它看成社会平均生产力(在这里, 社会平均生产力等同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耗费之间的差,公式: 劳动剩余价值=社会平均生产力一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耗费),这个公式其实应是社会意义上的抽象剩余价值即利润或劳动剩余价值的社会交换价值.就以上的分折即可知马克思的“价值”---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耗费)与生产率和生产力刚好成反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