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真的要“拐”了?
近日,“我国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或已来临”被盛传。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曾提出,一国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呈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收入不平等状况会逐渐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这一关系,也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实践应验了“库兹涅茨曲线”的前半部分,即经济发展带来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那么,如何判断目前我国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综合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随着中央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举措的不断推出,我国正迎来收入差距变化的转折点】——摘自人民网>《你认为呢?人民日报:我国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或已来临》.
先搬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头衔就能唬住很多人,然后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依据大师的“倒U曲线”,经研究,中国“正迎来收入差距变化的转折点”。“拐点论”用了卖拐最常用的招。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摘自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几个问题》人民网 2010年04月01日09:25.
说话这才几天啊,扩大的趋势就“拐”了?这一“拐”,“重大隐患”不就越来越小了?
农民工兄弟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摘自《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
这才几天啊,朱孔孟们与老板们之间的差别就“拐”了?这一“拐”,以后广大朱孔孟们与那些个老板们的“差别”就将逐渐缩小了?
针对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和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在十七大就已经作出了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决策和部署。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决策和部署,无疑是抓住了初次分配对劳动不公这个“牛鼻子”。
如今,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方案尚未出台,就有人说缩差“拐点”已到来——急着出来“卖拐”,是变化真有这么快?还是有的人太有才?
谈及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时,许多中国学者常常喜欢引用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假说”,认为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理论”意在说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演变趋势为: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过渡是一个 由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载逐渐缩小 的过程。似乎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先扩大、贫富分化,再拐向逐渐缩小”的变动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就有人急着向国人“卖拐”?
面对热炒的“拐点论”,俺也向大家推荐来自 求是理论网 > 经济 > 改革发展 的一篇文章:
王振中: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容忽视
时间:2012年01月16日 11时33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王振中
一、收入差距过大映射出不公平增长问题的严重性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9%以上,这是国人时常引以自豪的;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的现象却也使人日益担心。国际上通常将基尼系数0.4作为判断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既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也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的一种总结,因此对于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在运用基尼系数这一指标对一个国家的分配平等程度来进行判断时,就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嚴如社会发展程度、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埖挠跋臁5是尽管如此,谁也无法否认,无论经济增长速度是高还是低,如果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过高其实质是反映了不公平增长问题的严重性。2001年1月11日国家统计局曾经表达了如下一种观点: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而且已是连续四年在上升。特别是国家统计局还指出,统计遵循的是大数法则,基尼系数体现的是全社会贫富阶层之间的整体差异程度,它抽象掉了个体的特殊性。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确实产生了有天壤之别的两端:一端是人数不多但却“富得冒油”的社会阶层,另一端是少量生活非常贫困的底层百姓。如果对一些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很欠缺的底层百姓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请愿、示威、静坐甚至卧轨、自杀、冲击地方党政机关等极端行为,影响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后果。当时国家统计局就提醒大家,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状况及其发展势头确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了。应该说,这个忠告是对的。我们看到,自2003年起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不稳定的行为,正是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局面,使得我国在世界发展中处于一种非常不对称的地位。按照《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在世界银行所获得的有关107个国家的数据中,基尼系数从高往低排的话,我国位于第43位。其中在最低的10%收入组所占比重方面,如果从高往低排的话,我国位于第67位;在最高的10%收入组所占的比重方面,如果也从高往低排的话,我国位于第47位。较低的3/5收入组所占的份额与最高的1/5收入组所占份额差距,1998年我国为1.49倍,我国比同期英国的1.25倍和美国的1.48倍还要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许多的学者都已经注意到这样一种状况,即上述数据都是根据正常收入计算的,如果将偷税漏税、官员腐败等非法非正常收入也估算在内的话,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则更加严重。
如果我们再与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相比,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就显得更加严峻。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1998年埢尼系数为0.403,印度1997年埼0.378,在最穷的10%的人口收入与最富的10%的人口收人之比方面,中国是12.7倍,印度是9.5倍;在最穷的20%的人口收入与最富的20%的人口收入之比方面,中国是8倍,印度是5.7倍。这些数据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同印度相比,虽然我们的GDP速度是高的,但是在收入分配方面我们却是逊色的。因此这种经济增长高速下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不公正的增长。这种不公正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消费差距,据家庭调查显示,在1990-1998年期间的人均消费方面,我国人口中10%的最贫穷人的年均消费增长2.5%,而10%的最富有人的年均消费却增长11%。在这种背景下,启动内需发展经济的思路能奏效吗﹖同时,收入差距过大也加重了穷人摆脱贫困的难度。目前我们众多的人对贫困的理解和衡量只停留在人均收入这一指标上,但是根据UNDP2001年的有关研究报告,我国的人类贫困状况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能否获得安全用水;第二,能否获得健康服务;第三,能否获得卫生设施;第四,5岁以下儿童的体重是否够分量。在收入差距过大的格局下,必然会产生的巨大的社会保障程度方面的差距,这样的社会能和谐吗﹖
所以我同意世界观察学会的一位学者20年前说过的一句警告:“收入分配格局严重不对称的国家,常常缺乏社会的内聚力,要动员起来完成特定的目标相当困难。”“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于收入分配的格局普遍存在严重不公平的现象,爆发社会骚乱和政治动荡的潜在可能性很大”。
总之,综合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财富占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在持续扩大,我国已经从一个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比较平等的国家迅速转变成为了世界上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对于经济发展中的分配问题再也不能掉以轻心了。
二、要正确对待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假说
应该看到,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是政府不作为的反映,但这种政府的不作为是深受理论影响的,其中之一就是对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理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觉。
中国许多学者常常喜欢这样来描述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理论”:说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理论”意在说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演变趋势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收入差距会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后期逐渐缩小。似乎,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的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动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其实,这纯粹是对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假说的一种幻觉。
库兹涅茨在1955年所写的一篇文章《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中讲过:“这篇论文大概是5%的经验资料和95%的推测,其中也许还可能有痴心妄想之嫌。”在该文中,他曾强调:收入分配不平等如此稳定或缩小是与实际人均收入的显著增加相伴而生的。真的如此吗﹖未必。
根据库兹涅茨在60年前所提供的数据,较低的3/5收入组所占的份额与最高的1/5收入组所占的份额之差距,美国为1.29倍。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又如何呢﹖根据《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的美国较低的3/5收入组所占的份额与最高的 1/5收入组所占的份额差距为1.48倍。这一事实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思考。即使根据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提供的数据计算也是如此,1973年时美国较低的3/5收入组所占的份额与最高的1/5收入组所占份额差距为1.7倍。十年后的1982年时美国较低的3/5收入组所占的份额与最高的1/5收入组所占份额差距为2.9倍。在税法相当完整与相当严格的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并没有产生与实际人均收入的显著增加相伴而生的缩小现象,难道在中国这样一个税法如此残缺不全、执法如此随意的国家里,可以奢望产生收入分配不平等与实际人均收入的显著增加相伴而生缩小的现象吗﹖
(字数所限 分拆上传 未完待续)
| 三、应该高度警惕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一致。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实证结果表明起初的不平等与后续的经济增长正相关,另一方面,有几乎同样多的实证研究发现起初的不平等与后续的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还有的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平等对增长有着相反的影响,更有的研究甚至认为不平等与增长没任何必然的联系。但是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特别是某些拉美国家在“华盛顿共识”理论和政策的诱惑下所引致的社会动荡的教训,我们更应该高度警惕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关于分配不平等可能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一观点在近二十年的计量结果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例如,Persson和Tabellini 1991年利用包括美国和8个欧洲国家追溯到19世纪中叶历史证据和二战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分析表明,不平等和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Alesina和Perotti 1993年对70个国家1960年到198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财富不平等与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显著正相关,而政治经济不稳定与投资负相关,投资是增长的基本动力,因此收入不平等与增长负相关。Deininger和Lysquire1997年的实证结果发现初始收入的不平等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不显著。而财产不平等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且显著。此后Deininger和Olinto2000年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有显著负相关,并且发现不平等与人力资本负相关,资产不平等有负向激励作用,会减少投资。 借鉴国外经济学家现有的科研成果,我们还应加强从其他角度研究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损害。 第一,从政治经济机制的角度来分析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损害。因为税前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导致政府对资源的再分配和政策的再调整嚢括以税收等形式的直接再分配、政府公共项目、立法管制埢疃,或者富人为阻止政府再分配而进行的院外活动等等浪费经济资源的活动,这将使得经济信号发生扭曲,投资减少,最终损害经济增长。 第二,从社会冲突与产权保护机制角度来分析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损害。一般认为不平等会导致穷人从事犯罪、暴乱等破坏性活动,同时富人需要花费资源来保护财产,这加剧了社会不安定从而导致国家法规不稳定,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投资产权不能有效保护,影响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为减少社会不安定的再分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从信贷市场不完善的角度分析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损害。由于信贷市场不完善 囆畔⒉荒芏猿啤⒎律机构不完善导致投资欺骗等埡妥时颈呒释蹲适找媛实菁醯牧礁黾俣ǎ穷人边际投资收益率高于富人囂乇鹗侨肆ψ时就蹲剩垼不平等导致整个社会的低投资收益率,进而损害经济增长。 第四,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损害。 需求结构取决于收入分配并最终影响工业化。因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会通过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规模,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当财富过于集中在特别富有的人的手中,将导致对手工艺品和进口奢侈品的需求,而抑制国内制造业产品的市场规模,进而损害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样如果收入分配过度平均化,工业生产存在固定的事先投资成本,也会使得各生产部门因缺乏市场需要而无法工业化。因此作为国内工业产品购买力的源泉的中产阶级在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当中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