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网站公布,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由部际协调机制召集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主持。这意味着该部际协调机制由央行牵头,是债市管理机制的重大进展。
2011年底,国务院已批准央行作为信用评级行业的主管部门,中国评级行业多头监管的格局宣告终结,也被看做债市下一步或将进一步协调发展的信号。此次,部际协调机制对促进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以及统一规范的监管标准和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该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亦出席了会议。接近央行人士透露,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就设在央行金融市场司,由央行、发改委、证监会三部委共同推动,“过去对于债市的协调管理职责由哪个部门落实,一直有争议,此次部际协调机制意味着在现有格局下,明确了央行的主要职责。”
此前,中国的债市长期处于五龙治水的监管割据局面,不同部门有不同的监管标准——发改委、证监会和央行主管的交易商协会分别监管企业债、公司债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三大类信用债,应由哪个部门主管债市一直有争议。
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二,但投资同质化、以单一的高信用等级品种为主,市场深度不足,无论是中小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产品的流动性都不大、交易不活跃,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正在于各监管机构对债市的不同监管标准和投资限制。
前述会议称,将遵循债券市场发展规律,在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