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形而上学
§26 思想对于客观性的第一态度是一种素朴的态度,它还没有意识到恩想自 身所包含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信仰的对立,却相信,只靠反思作用即可认识 真理,即可使客体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有了这种信仰,思想进而直 接去把握对象,再造感觉和直观的内容,把它当作思想自身的内容,这样自 以为得到真理,而引为满意了。一切初期的哲学,一切科学,甚至一切日常 生活和意识活动,都可说是全凭此种信仰而生活下去。
§27 这种态度的思维,由于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对立,就内容言,既可成为 真正玄思的哲学学说,同样也可老停滞在有限的思维规定里,亦即老停滞在 尚未解除的对立里。现在在这导言里,我们的兴趣只在于观察这种思想态度 的限度,并迸而首先考察代表这种思想态度的最近的哲学系统。最明确而且 与我们相距最近的例证,当推过去的形而上学,如康德以前的那些形而上学。 但这种形而上学只有就哲学史来说才可以说是某种过去了的东西:就其本身 来说,即单纯用抽象理智的观点去把握理性的对象,却仍然一般地总是出现 的。因此,对于这种思想态度的外表面貌和主要内容加以细密的考察,同时 也有其切近现实的兴趣。
§28 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认为思维的规定即是事物的基本规定,并且根据这 个前提,坚持思想可以认识一切存在,因而凡是思维所想的,本身就是被认 识了的。因此其立脚点好象比稍后的批判哲学还更高深一些。但是,(1)它 们认为抽象的孤立的思想概念即本身自足,可以用来表达真理而有效准。这 种形而上学大都以为只须用一些名词概念[谓词] ,便可得到关于绝对的知 识,它既没有考察知性概念的真正内容和价值,也没有考察纯用名言[谓 词] ,去说明绝对的形式是否妥当。 [说明] 用来说明绝对的概念或谓词,例如存在用在“上帝有存在”这个 命题里。又如有限或无限用在“世界究竟是有限或无限”这个问题里,再如 简单或复杂用在“灵魂是简单的”这个命题里。又如物是单一的或是一全体 等等。人们既没有考察究竟这些谓词是否具有独立自存的真理,也没有考察 一下,究竟命题的形式是否能够表达真理的正确形式。 附释:旧形而上学的前提与一般素朴信仰的前提相同,即认为思想可以 把握事物的本身,且认为事物的真实性质就是思想所认识的那样。人的心灵 和自然是变化莫测的精怪,须有一种切近的反思,才可以发现呈现在当前的 事物并非事物的本身。——这里所提到的旧形而上学的观点,恰好与康德的 批判哲学所达到的结果相反。这结果,我们很可以说,乃是教人单凭秕糠去 充食物。 今试进而细察旧形而上学的方法,便可看出这种形而上学并未能超出单 纯抽象理智的思维。它只知直接采取一些抽象的思维规定,以为只消运用这 些抽象规定,便可有效地作为表达真理的谓词。须知,一说到思维,我们必 须把有限的、单纯理智的思维与无限的理性的思维区别开。凡是直接地、个别地得来的思维规定,都是有限的规定。但真理本身是无限的,它是不能用 有限的范畴所能表达并带进意识的。无限思维一词,对于那坚持新近一种看 法,认为思维总是有限制的人们,也许会显得惊异。但须知,思维的本质事 实上本身就是无限的。就形式上讲来,所谓有限之物是指那物有它的终点, 它的存在到某种限度为止,即当它与它的对方联系起来,因而受对方的限制 时,它的存在便告终止。所以有限之物的持存,在于与它的对方有联系,这 对方就是它的否定,并表明它自己就是那有限之物的界限,但是思维却是自 己在自己本身内,自己与自己本身相关联,并且以自己本身为对象。当我以 一个思想作为思考的对象时,我便是在我自己的本身内。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