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eb.cenet.org.cn/web/leeleel/index.php3?file=detail.php3&nowdir=&id=57231&detail=1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理论。关于这两种理论,现在的教科书中常常同时存在着两个较为明显而又相互联系的问题,其一是过分强调序数效用论相对于基数效用论优越性,认为序数效用论是对基数效用论的替代,或者说,序数效用论是比基数效用论更好的理论,因此,往往偏重于阐述序数效用论,而对基数效用论只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甚至干脆不提基数效用论,从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数效用论只具有学说史上的意义的不准确认识。而事实上即使在现代经济学中,基数效用论,或者说效用的基数性质,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不确定性时常常用到的期望效用函数就是一例。其二是往往过于强调二者的区别,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传承关系。序数效用论一开始并不是以余基数效用论相对立的姿态出现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突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准确理解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如果我们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效用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起来就要方便得多。 …… 现在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所介绍的知识,是许多经济学家长时期研究\创造和积累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经过了长时期的过程,了解这些背景对于理解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却没有――而且事实上也不太可能――对这些过程进行详尽的说明。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能够对其中一些重要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让学生了解基础理论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不仅不会因为介绍了更多的知识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改善教学效果,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习的动机。 继续以前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关系问题而论。如果学生清楚地知道,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由Jevons等人的边际革命所推广的基数效用论一开始假设商品之间的效用没有相互影响,因而无法研究有关联的商品之间的关系,于是Pareto从Edgeworth那里借用了无差异曲线,用以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则学习起来会觉得更有兴趣,也会更加轻松。从这里他们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最早是从效用曲面得来的,而效用曲面本来是基数效用论中的概念。不仅如此,学生还能更准确地理解,关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的分析为什么只出现在序数效用论而不出现在基数效用论中的原因:第一,由于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某一商品的效用不受其他商品消费量的影响,也就是说,每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独立于其他商品的,因此所谓“替代效应”根本无从谈起;第二,由于基数效用论假定了――事实上是不得不这样假定――货币或则说收入的边际效用不变,因此价格变动的收入效用也就无从谈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