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系统集成
精益系统是由资源、信息流和能够使企业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规则组成的系统。精益物流系统则是由提供物流服务的基本资源、电子化信息和使物流系统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规则所组成的系统。
具有能够提供物流服务的基本资源是建立精益物流系统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最佳配置,资源配置的范围包括:设施设备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充分地调动优势和实力,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消除浪费,最经济合理地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优质服务。
⑦信息化
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有赖于信息的电子化。物流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项目,涉及大量繁杂的信息。电子化的信息便于传递,这使得信息流动迅速、准确无误,保证物流服务的准时和高效;电子化信息便于存贮和统计,可以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传递,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人力浪费。此外,传统的物流运做方式已不适应全球化、知识化的物流业市场竞争,必须实现信息的电子化,不断改进传统业务项目,寻找传统物流产业与新经济的结合点,提供增值物流服务。
使系统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规则包括使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理解并接受精益思想,即消除浪费和连续改善,用这种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和执行能够使系统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
政策宽松后的物流市场变化
1、卡车运输企业和货主企业关系的变化
由于政策的宽松,卡车业开始积极地从简单的运输向货主企业的物流领域渗透。而货主企业从80年代末起对卡车运输业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要求提供低价的运输服务,而是要求物流企业提供满足企业全方位要求的服务。如订货、流通加工等。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三方物流服务。
3、货主企业物流需求的变化
随着竞争的加剧,货主企业物流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为了强化市场竞争力,货主企业不仅在生产和销售领域,更重要的是开始重视物流的效率化。综观现代成功企业无不重视如何将产品迅速而且地连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经营战略。这其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如ECR、QR、outsourcing、SCM等。其中业务委托的最大原因是,美国企业在80年代末出现了一种本业回归的趋势。强调企业的core competencies。开始对企业进行downsizing、restructure、 reengineering等,同时对管理组织结构也进行改革,实现lean organization。这样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