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119 16
2012-05-06
当教师职称评审中潜规则公开盛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成果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价,那些原本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教师,要么随波逐流,加入送礼、造假的大军,要么消极怠工、不务正业,即便能够独善其身,也难免被边缘化。

  5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有评委专门在宾馆开房收钱。目前,湖南省教育厅已终止刘一兵教授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

  前几天,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少林因“没能评上教授职称”对评委大打出手,至今尚未淡出公众视野,现在又爆出评委明码标价、公开索贿的丑闻,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校职称评审乱象由此可见一斑。

  教师职称评审关系到教师的学术地位与职业发展 ,本应是一件严肃、客观、公平、公正的事情,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名单自当严格保密。但据网友爆料,本应高度保密的评委名单,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本应与外界隔绝联系的评委,在评审基地可以随意与外界保持联系。从这两大不正常的现象可以判断,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大面积的腐败问题。

  其实,教师职称评审乱象由来已久,而且不仅限于湖南一省的高校,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都深受其扰。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职称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任职单位 、行政级别、工资待遇甚至灰色收入。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一些大中小学教师将职称评定当成职业生涯的头等大事,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在职称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职称评审过程不够公开透明,有效的监督机制失灵,职称评审极易出现权力寻租与腐败。

  教师职称评审催生了一大产业,养肥了一批人,如拉皮条的、出卖评委信息的、帮助发表论文的、代人收钱的,从业人员不在少数。以论文造假为例,根据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论文、专著、课题等及学术研究成果是职称评定的“硬杠杠”,这就催生了论文造假市场。想评职称的教师只要肯花钱,就会有“论文代理专业户”承诺在权威期刊上代为发表甚至代写论文,服务之周到堪称“一条龙”。这些花钱买到的论文,即便能在职称评审中蒙混过关,又能体现出参评者的多少真才实学呢?

  当教师职称评审中潜规则公开盛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成果得不到公正合理的科学评价,那些原本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教师,要么随波逐流,加入送礼、造假的大军,要么消极怠工、不务正业,即便能够独善其身,也难免被边缘化。这种“潜规则”效应,在官场中早已屡见不鲜。

  出台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初衷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但由于评审过程不够公开、公正、透明,这一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变形走样。不公平的职称评审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损害了教育系统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严重打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已经乱象丛生,如果再不尽快改革和完善评审制度,职称评审必将成为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6 09:37:53
**真是个神奇的国度!尔等无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6 09:38:17
中国的现状,大家都无法改变什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6 13:11:21
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的职称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都有说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6 16:23:03
现在只有对外拿一个小国来宣战才可以平民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6 16:51: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