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学术界的看法
引用量不能代表一篇文章的学术价值,而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是用来抄袭的,而非引用的,因为抄袭者永远不会把其抄袭的文章放在其参考文献里
学术界好像也流行先脱后穿,跨期操作,特别是跨期操作道德,通过败德的学术造假的形式发家,如果内疚,将来在积德
现在小人物喜欢和名人掐架,不是真的不赞同名人的学术观点,而是只要名人回应,好像其就出名了
学术界喜欢捧,抱团取暖,逼良为娼,一个东拼西凑的论文远比一个自己原创的论文好发,抄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抄袭是一种知识积累和学术训练的过程
一流的国内学者模仿国外,文章发在国外;二流的学者翻译国外,文章发在国内;三流的学者是抄袭国内,文章发在国内,好像中国还不存在学者
这是一个任何一理论都可以解释任何一现象的学术时代,只不过解释的程度不同而已,任何事物之间好像总是可以联系在一块
这是一个思想太稀缺,技术又太假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民在造假的时代,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总之是一个逆向选择的时代
2.对经济学的看法
心理和情绪因素是经济学行为决策中的一个直接影响因子,但是物理和化学法则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就有点间接了
现在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需求太旺盛了,我感觉现在没有生产过剩的,反而生产不足,物价飙升是最明显的例证
制度实质是激励,如果技术变化,最适合技术的制度也变换,如果最适合人自身制度文化不变,那必须牺牲点所谓的进步
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人类进步的同义词,物质财富的逐渐增加,而资源逐渐稀缺
自由竞争引致垄断,垄断必然走向计划
完全民主不行,完全计划也不行,而是带有计划的民主是可行的,就是自愿自利的计划
粗放性经济并非有错,从长远来看,反而是最有利于节省资源的,我感觉想退后农业时代,因为深加工的时代,从不长期看最不节省原料的时代
博弈,自我博弈,自我博弈不存在均衡解,就是无解,就是你把所有利弊充分分析后,其是对半的,也就是思考越多,徘徊越久
经济学应关注人类存在的质量和时间的乘积,当前的过度追求质量,可能存活的时间比较短,并非是怎么有效率的利用资源,增加社会福利,达到公平
经济学不仅讲如何发展,或者如何增长,而还要将如何倒退,如何落后,一个不懂后退的发展是无法发展持久的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未必是好的,就像人跑的过快,未必是跑的最远的,同样经济发展最快的,未必将来是物质财富最多的
经济学更多的不是稀缺规律,而是价值占有规律,而竞争是占有价值的方式,故经济学实际上是价值占有的学科
技术是福利提高的动力,但是不要忘了,技术只是自然能量的转化形式,同时转化也是需要成本的,技术不是万能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而发展本身是有问题的,其认为发展可以解决一切,其没有意识到,发展本身是有问题的
无知者无惧,经济学家都是乐观注主义,物理家很多都是悲观主义,任何一事物依赖于其他事物,一个单纯就经济论经济的学者,是对社会是极其有害的
经济学排斥数学,不是数学的问题,而是经济学从未用过真正有效的数学,经济现象如此复杂,经济的数理模型出奇简单;经济缺乏可控试验,数据挖掘大行其道,总之经济学的数理和计量模型还停留在修饰理论和翻译理论的阶段
生物经济和物理经济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文科,后者是理科,前者形式偏文字语言,后者偏数学语言
将来的学科发展不再研究的对象划分了嘛,就是每个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相同的,故在研究对象上不再有差异,而是以研究的方法划分,而真正进入工具时代,若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不同,而其就是两个学科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56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