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03 2
2007-02-25
<P>       没有市场,企业无立足之地;没有经济支撑的市场是“无”人的市场,谁也离不开谁了,所以需要市场和经济有机的结合,寻找到生存的载体,也就是经济中的热门话题,曰,市场经济。</P>
<P>        以前,很多的企业没有订单,胆子大,可以贷款盖厂房、购设备,结果是僧多粥少,荒废了不少银子;当然,也不排除有不少的企业因胆子大,捞到了第一桶黄金。或许是家大业大,或许是瘦大的骡子比马壮的想法,也开始慢慢走向下坡路,尤其是外资涌进国门后,见到了以前不曾见到的美金等资金,市场有开始蠢蠢欲动,也逐渐带来了订单,世上的眼球一齐转向中国,“母鸡”孵了很多的“小鸡”,尤其是一些技术尖单的项目只是在国内寻找一个廉价的加工场,我们赚的是人力钱,不过,总比,没有钱好。由于还不太适应市场经济的主导倾向,官和民没有更快的把握贸易规则,再比如说现在的世上吹的环保风,而我国的电子电器企业没有及时跟进人家的环保和安全可靠性的动向,我们设计产品很少考虑环保和节能,更不用说使用环保的材料,尽管我们的产品经常由香港或直接出口,也的确创了不少外汇,但是,产品的附加值的确太少.说实在的,同样的产品,拿在手上掂量掂量就知谁好谁劣,不用细说.但追根到底,优质的产品其实也没有多少技术成分,关键是,人家想到了,做到了,而我们还在模仿,再模仿,生产一些大路货,聪明劲没有放在钻研上,出现了青工不愿学技术的态势,到现在的一将易得,而技工技师难求的尴尬,为何,因为出现了搞技术的不如做买卖的,相关的职能部门又没有对这一现状找到合适的办法,尽管,有行业的技能比武,但是,人们更加关注到钱的多少,来的速度问题,一夜爆富的心态已经深入人心了,总是,希望天上掉过金娃娃来.发展快不一定能够生存下来,跑的慢的人不一定口袋总是瘪瘪的,甚至超过一些很多殷实的人.</P>
<P>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几年了,万事开头难,总有磕磕绊绊,是正常的,不必谈虎色变。我们设计产品很少考虑环保.</P>
<P>我个人市场经济需要理性,一方面:ZF的职能必须从“官”本位转化为“民”本位,一切以民为市场导向。官不怕多,就怕不干事。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类社团、企业,个人要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相互一合一应放能共鸣.</P>
<P>一方面,需要诚信,这个诚信是国家的诚信,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企业,哪一个职能机构的诚信,最难的是我们抓了那么多年的"三角债",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诚心的层面,不管,其中原因何种,事实摆在眼前,说好的,甚至是白纸写的黑子,一样是到期该还的,还是不还,最要命的是,很多不曾赊欠的从赊欠人那里也学会了赊欠,也倡偿到赊欠的甜头.所以,搞市场经济的基石,我认为是:诚信</P>
<P>一方面,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则.</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2-25 20:04:00

市场经济的均衡,不是强强欺弱,而是应该强势者支持弱者,在合作中竞争-竟合,强者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弱者需要反省自己的不足,学习人家强在何处,自己若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6 17:44:00

屎场经济,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

另外,经济学家还坚持认为随着企业的增大,内部成本会逐步上升,带来越来越高昂的成本,从而保证了宏观上的市场经济。但是他们 没有考虑到的另外一个事实是:随着经济体系越来越复杂,科技门类和工作种类不断增加,市场本身配置资源的成本也在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个科技进步不断改变最优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里,市场永远不会及时的把资源配置到最优 。两相对比, 理论上对最优配置的趋向并不能帮助市场经济获得胜利,胜利永远属于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经济制度 。哪一种制度将胜出呢?经济学家在作出市场最优的结论时并没有详细的对比两种体制的成本--事实上,从来不愿意关心具体的工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学家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通过复杂的分工模型推导公有制计划经济成本更低更有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