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为标准上,首先企业目标从完成计划到追求利润。这个目标从1984年城市工业搞经济承包责任制时就确定了。第二是对要素价格变化是敏感的。一种要素和另外一种要素价格底价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企业要对投入要素的组合同步进行调整。当融资成本突然升高时,利率提高。在资金价格提高时,企业应该减少资金的使用数量,更多地转到劳动力要素的合并。国有企业在这个变化中,在九十年代后期之前走得比较慢。企业的预算约束从软变硬,这也是市场经济重要的要求。在硬预算约束的前提下,无论有什么目标,如果财务上不能支撑,这个企业就要出局了。她说,讲行为标准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目前企业有了很大的改善。
绩效标准要求在市场经济中,要有不同行业利润平均化的趋势。在计划经济时代,资源是由政府、由计划来配置的,所以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不流动,因此,导致不同行业之间利润有非常显著的差别。都知道这个行业赚钱,但其他行业无法分享这块高利润。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江小涓指出,剔除特殊的行业,1985年赢利超过103个百分点的有7个,超过5个百分点有16个,有40个行业。这说明高利润行业和低利润行业要素的流动是不够畅通的。1995年情况发生了改善,超过10个百分点的没有,超过5个百分点的5个。2002年,超过10个百分之点的没有,5个百分点的2个。这说明当行业之间利润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时,投资者跟进和退出的速度还是比较敏感的。
由此看来,中国已经达到了市场地位的基本要求。不单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规则来判断,加上企业标准和绩效标准都认为中国达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不过,江小涓同时指出,“希望中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经济,不仅仅是规则标准,而且是行为标准。如果从更广或者更深的层面来讲,我国希望有更多的层面看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