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5日报道】作为亚洲两大新兴市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速都正在放缓,但印度的前途是真正令人头疼的。14日有消息说,在经济熄火的同时,印度历时3年的抗通胀举措再次以失败告终。4月份的批发价格指数出人意料地同比增长7.2%,高于3月份的水平。此前经济学家曾预测,经济增速大幅放缓能够缓解物价压力。印度发布的经济修正数据显示,2月份的通胀率也比此前认为的要高。 与此同时,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的工业生产同比出现收缩。汽车销量和出口也很疲软。
在中国,尽管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但经济前景仍然是积极的。通胀率不到2011年8月时峰值的一半。
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影响使印度陷入困境。在经济减速近两年后,印度央行在上月才开始降息,但在通胀率得到控制之前,印度央行几乎没有进一步降息的余地。
卢比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尤其是石油,从而加剧了通胀。在理论上,经济疲软需要更多的ZF支出,而赤字膨胀的ZF则需要实行紧缩政策。包括印度央行行长在内的许多人都表示,印度ZF推出的没有成效的项目和巨额赤字是导致目前通胀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