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项】:广东人民出版社 / 1994.11
【作 者】:伊妮著
【丛编项】:无
【装帧项】:精装 21cm / 2册
家在广州:看广州第一家族
作者:龚伯洪
往事如烟,或者说并不如烟,均是熟人或不熟悉的人在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世事如棋,或者说并非局局新,却难免爷孙、父子、兄弟分别执红子、黑子。我们翻阅一些历史图片集,回看“舞台”,追思“棋局”,或启沧桑咏叹,或催人振奋,或可从中感悟一些规律。这种读物,的确是对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一个贡献。卢延光编著、岭南美术出版社今年2月出版的《广州第一家族》,就是这种读物。
翻开此书,忽见一张颇有吸引力的艺术照片:绘有精美门神的古宅门边,伸出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笑脸。仿佛传出那孩子神秘的叫嚷:里面的东西很有趣,快来看呐!
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高第街许氏家族都出现一批名留青史的人物,因此被称“广州第一家族”。广州市政府把拜庭许大夫家庙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这许氏何许人也?很多人想了解。如果说,几年前越秀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印的《高第街许氏家族》略输文采,伊妮著的历史报告文学《千秋家国梦》未够普及,电影《千秋家国梦》演员与真貌相距太远,那么这本《广州第一家族》则是雅俗共赏、真实而又可读性强地展示许氏家族发展历程的普及读物。
此书最可贵之处,是“一瓢饮能看弱水三千”地展示时代风云。书中照片与文字并非只收家族中人物或活动,而是还带出相关的人物、事件,使读者了解到在鸦片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民主革命等时期广州的历史地位。如介绍许拜庭带出龚自珍、林则徐,介绍许祥光带出升平社学、三元古庙及广州的反侵略者入城斗争,介绍许崇智带出孙中山、蒋介石与民主革命,展示许崇清兼介绍陈独秀、毛泽东、陈济棠等及广东的教育情况,展示红七军政委许卓事迹突出毛毛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及邓小平指示寻找烈士墓等。有照片为证,这便使读者对历史加深了解。
看此书可使青年求知之心萌起,也可给学者研究提供资料或线索。文物保护单位拜庭许大夫家庙原貌是怎样的?本书有该庙民国时仍存的庄严原貌,此照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生前所珍藏、由周海婴提供的。何香凝与廖六薇等在南京玄武湖垂钓的照片,展现名人的生活情趣,是许崇清生前珍藏的。文物保护单位许氏黄太淑人墓原址在何方?书中有一组系列照解开谜团。以写新粤讴、粤语方言诗闻名的外交官廖恩焘相貌是怎样的?书中亦有其照片。还有父为国民党元老、子为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合照,见证中山大学改校庆日的资料,等等,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与资料,均耐人寻味。
编著者卢延光是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书中文字却见这位画家的文学修为。他的舅父中山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许锡挥(许崇清之子)是本书总顾问。本书文字不仅写了历史、评价人物基本公正,也有一些思辩性文字,还插进不少有趣故事,增加了可读性。
北京的“大宅门”如今很引人注目,广州的“大宅门”许氏其实更有吸引力。不信?请看看《广州第一家族》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8 10:33: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