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1790 1
2012-05-27

自从纳什(Nash,1950)年的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发表以来,新古典经济学便进入了博弈论时代。这篇论文以角谷不动点定理(Kakutani,1941)为基础,延续Von•诺依曼零和博弈(Von Neumann 和 Morgenstern,1947)线性支付函数的分析方法证明了多人博弈均衡点的存在性,由此为研究多人博弈均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后,纳什(Nash,1951)以N人博弈中不存在串谋为前提,运用布劳维尔不动点定理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均衡的存在性,这一均衡被称为纳什均衡。延续纳什的分析方法,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1954)将支付函数定义为拟凹函数,同样运用角谷不动点定理证明了竞争性均衡的存在性,由此为研究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和均衡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数理逻辑。此后,博弈均衡和一般均衡的逻辑由确定性模式向不确定性模式扩展,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是贝叶斯-纳什均衡(Harsanyi,1967)和暂时均衡(Grandmont,1977)。其中海萨尼分析框架以完美预测和柯尔莫格罗夫和谐定理为其逻辑基础,延续纳什的逻辑证明了不确定性条件下博弈均衡的存在性,而杰拉德蒙特则在处理人的有限理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Radner,1982),以德布鲁(Debreu,1959)的分析方法为基础证明了市场中暂时均衡的存在性。

基于前述博弈均衡的发展逻辑,论文的研究将基于以下逻辑展开:第一部分先简要分析N人博弈均衡点存在性和纳什均衡的逻辑,在此基础上扩展博弈均衡和纳什均衡;第二部分也对贝叶斯-纳什均衡的逻辑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基于杰拉德蒙特的分析框架扩展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博弈均衡;第三部分则讨论博弈均衡与知识的关系,在这个部分论文与前人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并没有延续奥曼等人(Aumann,1976; DekelGul,1997)的逻辑将知识运用集合论的方法进行处理,而是采用了连续泛函的方法,为描述博弈局中人的异质性差异和有限理性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束语。

博弈均衡的两个扩展.doc
大小:(472.5 KB)

只需: 1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5-27 18:27:04
行啊,既然你一直提到博弈,那么很简单——我所工作过的公司里,讲究博弈的主要是我第二家公司——在和你讨论博弈之前,我想审核下你有没有资格——

2009年,股市涨了70%,但是它的客户却一分钱没挣,那么很简单的就是——无论你是谁,你在股市上和别人博弈的结果——是连续三年跑赢大盘了,还是跑输大盘了!!!!

如果你连续三年跑赢大盘了,那么很简单,不用你教,我自然会向你学习;如果你业绩很差,那么对不起,我没有兴趣向你学习博弈论的东西!!!——一切以你的实际业绩作为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