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422 7
2007-05-07

博弈论中,均衡要求参与人一致预期。那么,一致预期何以可能?

如果把制度看作是博弈均衡,一致预期何以可能的问题就是制度何以可能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2 10:57:00

纳什均衡是关于参与人如何博弈的一致预期,其哲学含义是:制度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如果参与人在博弈前制定了一项协议,规定了各自的战略(行为规则),博弈中,在给定他人遵守协定的情况下,没有人有积极性偏离该协定。换言之,理性的参与人由于预期到所有人都会遵守协定,于是博弈中没有人有积极性偏离该协定规定的自己的战略,于是均衡出现了,从而,这项协议(一种制度安排)生效了。这中间,理性是共同知识,这一强假定能否使一致预期成为可能,是否还需要其他的约束条件?愿与诸位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3 10:10: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3 20:19:00
在博弈论中,预期很重要。没有预期,就没有博弈论中的均衡概念。
其实就经济学而言,在新古典框架下,或者更一般说在均衡分析框架下,预期也是不可或缺的概念,或逻辑环节。
一致预期何以达成的问题,就是均衡如何达成的问题。我们可以定义或规定一个均衡概念,也就说给出均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不同的均衡定义,就有不同的条件;并且相同条件下,不同的均衡定义也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我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为了个人或共同利益如何解决利益冲突的问题。达成某种一致预期或均衡就是对利益冲突的一种解决的答案或某种和解。经济学就是解释在什么条件下,什么解决答案或和解方式达成。或者说什么样的一致预期在什么条件下达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3 20:28:00

共同知识、共有信念、

相同的道德观念

相同的文化传统(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

意识形态

等等一切思维(相对与存在而言的)、意识(相对于物质)、思想、理论等等都与人们达成一致预期有关。

个人武断认为:一切思想都是为了人们之间达成某种一致预期。因为思想一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不能是孤立与他人无关的意识。(太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4 19:02:00

预期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早期的静态预期,到货币主义的适应性预期,再到后来的理性预期,哪一次没引起一场理论的革命呢?

你所说的一致预期何以达成的问题,也就是均衡如何达成的问题,我是赞同的,只是博弈中的均衡不同于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均衡概念,前者是指一组使所有参与人效用(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战略,是一个集合的概念;而后者应是指均衡结果。我们说制度是一个均衡,究竟该如何理解?

新古典经济学单纯关注人与物的关系,自从制度经济学兴起和博弈论引入后,经济学开始更多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是这种二分法如何能有机地统一呢?威廉姆森早期研究的是使交易费用最小的制度问题,后期又重新加入了生产成本,即何种制度安排使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之和最小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4 21:28:00

均衡是给定约束条件下的解的概念,是解决方案。均衡可以有各种定义,博弈论中有那是均衡,新古典中有供求均衡,只是不同定义的某种不动点。以此在静态意义上给出解释或预测:什么条件什么发生。

从这个意义上博弈论上的均衡与新古典的均衡有共同性。

如果我们把制度作为解释的对象,就可以看作是均衡。参与人相互承认各自的产权,在此意义上达成共识,也即一致预期。(青木的均衡制度观)

至于“威廉姆森早期研究的是使交易费用最小的制度问题,后期又重新加入了生产成本,即何种制度安排使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之和最小化。”用最小化成本解释制度,本人看没那么简单!(直觉)

新古典中的交换,是人与人的关系吧?埃奇沃思盒中的契约线上的点是可能达成的一致预期,交易均衡,双方的共识。给出不同的交易规则,可能 就有不同的均衡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