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萎谢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颜强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115年历史的利物浦在被售出前,不论未来归属将成为阿联酋国有资产,还是美国商人的禁脔,默西郡的红色部分都是一片悲哀。极其火爆的英超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一个资本国际化时代,可是当地球迷忧虑在商业化进程中足球传统的迷失。
 不到14年历史的上海申花,在它实际消亡时,面对的却是一片茫然和冷漠。
 梦里依稀球迷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上海滩的球迷是否还有泪,我不太清楚,不过上海滩的足球市场上,果然有出现了一个新的山大王。申花在迷雾中消失,一个曾经的足球符号就这么莫须有地成为了历史,这是必然,还是偶然?
   
 
 
 
朱俊果然还在延用“申花”这个logo,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巨额成本支付之后,他更应该以独霸上海足球市场的态势,更大力度地宣扬自己的品牌,并且围绕这张名片来进行深度营销。让“申花”这个logo象征性地继续存在着,据说有着一定意义上政府压力。
 不论如何,朱俊做了回稳赚不赔的交易:他本来对联城本赛季就要投入4000万人民币,力争一博联赛冠军,并购申花的过程,是他3年内以平均每年5000万人民币的投入作为收购成本,最终他将拥有这个俱乐部。这种并购不会要求资金一步到位,这意味着朱俊实际上在这个冬天只花了1000万人民币,就获得了申花这个经营14年、具备丰厚商业价值的足球品牌。朱俊“玩足球”的心思还有多久,谁都不知道,有说法指出他今年投入4000万,本来只是想最后来一把疯狂,没想到申花垂手而得。以后哪怕他不想“玩”了,转手出去,也能指望卖一个更好的价格。
 然而俱乐部所有权和旗帜变换的结果,是职业足球在中国无意识地继续裸奔——这可比缺乏赞助商、缺乏比赛观众的裸奔更可怕,这甚至还不是仅仅是足球品牌的消失,最令人担心的是,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点地域足球文化因素,也会在这种人为的戕害中消亡。
 只在上海保留一支球队,对于惨淡经营的中国足球而言,短期之内未必是坏事,“反正没多少人看球,弄那么多球队岂不是浪费资源”,这是我过去几年经常听到的抱怨。可是纵览足球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德比情结是最能激发职业足球进步的。一城一地只有一队,看似有一个集合各种资源的独孤求败,其实这种别有用心的并购,本身已入败局。我不知道曾经的上海申花、上海中远抑或上海国际留下了多少忠诚球迷,但哪怕有一些残留的球迷,他们对于现在的上海申花接受程度有多少,绝对值得怀疑。国内足球在上海已不是吸引公众的必需品,都说CBA要比中超火得多,然而在上海这个娱乐方式五花八门、口味又相当挑剔的市场,就算是健康成长的职业篮球,面对的也是空空如也的看台。
 遑论朱俊拎着现金钱箱强烈刺激的做法,并没有让这朵新的申花璀璨绽放:赛季揭幕战,申花落败;3月7日亚冠首轮主场作战,再度落败。
 一个足球俱乐部的所有权可以变更,可一个足球俱乐部的理念和与本地球迷的情感纽带不能时时割裂。在中国足坛制造了无数喧嚣的申花,就此成为历史,谁还能对这种足球俱乐部产生信任感?问题根源,在于参与中国职业足球资本运作的人,都是“玩”足球的人,而不是爱足球的人。
 他们“玩”足球,因为他们别有居心。把一个足球俱乐部“玩”好了,或许他们能卖出更多白酒、香烟、房地产项目、网络游戏抑或铝合金门窗,或许他们能得到当地政府更优惠的政策,或许他们能找到一条便捷的个人晋身之阶。可足球不是给人“玩”的,只有真正爱足球的人,甚至从没打算从经营足球赚钱的人,才能真正帮助足球取得成功。因为足球不是功利之徒的门票,它不是商业也不是慈善事业,今天的足球,更是一种融汇了万千球迷复杂情感又含有巨大商业利益的公众事务。更重要的是,职业足球在最发达的欧洲都显示,这根本就不是一种赚钱的工具:90%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都不处于盈利状况!
 控制利物浦俱乐部近半个世纪的摩尔斯家族,3年前就想出售手中股份,因为主席大卫·摩尔斯没有足够财力帮助俱乐部抗衡曼联切尔西。在多方求购的过程中,摩尔斯斟酌再三,一方面等待出价最高的买家,一方面他也要寻找能承诺传承红军传统的新主人。美国商人吉利特和希克斯本来想让利物浦和埃弗顿未来共用一个主场,摩尔斯将他们挡出门外,直到美国人写出书面保证为利物浦在距离安菲尔德极近的斯坦利公园修新主场,摩尔斯这才签字画押。
 利物浦俱乐部的名字不会变,红军的精髓更不会因为老板变了、主场变了而消失,尽管伟大的KOP看台会成为历史。
 申花的主场球场不会消失,申花的队名现在看来也保留了下来,可申花已经在上海滩凋谢。
 作者简介:
 颜强,体坛周报社副社长,体坛传播公司高级副总裁。毕业于中山大学。长期从事体育新闻工作,涉及范围包括足球、篮球以及各奥运项目。先后参与报道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及三届世界杯等大型国际比赛,2001年至2003年任体坛周报驻英国记者。以国际经济和现代媒体研究的专业背景,进行体育报道。主要著述包括《你永远不会独行——英国足球地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