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
——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1]
林毅夫
摘要:
金融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为获得持续经济增长而采用的发展战略,其中至关重要的莫过于引入对结构变迁及其自然结果——产业升级的考虑。以往的经济学文献花了大量精力来分析和讨论技术创新,但对结构变迁这个重要问题却关注甚少。这篇文章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即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和其变迁,的理论框架以弥补当前发展经济学的不足。新结构经济学的要点如下:
首先,一个经济体的禀赋结构随发展阶段而不断升级,因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有着不同的最优产业结构,而每一种最优产业结构都内生的要求一种特定的基础设置(infrastructure)(包括“硬性”基础设施和“软性”基础设置)与之对应,以尽可能节省经济体的运行和交易费用。
其次,经济发展并非如结构主义所强调的,仅有“穷与富”或“发展中与发达”这种二元阶段,而是一条从低收入农业经济一直到高收入后工业化经济的连续变化谱。在这条谱中,处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发展中经济体,在产业升级和基础设置改进上,不必然是要照搬比自己所处阶段更高的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和基础设置。
最后,在每个发展阶段,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机制;然而,连续的经济发展过程内在的要求每个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基础设置都不断相应升级,这些升级需要企业间的协调,并必然对企业交易费用和投资回报具有大量的外部性,因而在市场机制之外,还内在的要求ZF在推动产业结构和基础设置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