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吴敬琏先生算是大大的火了一把,原本就名气很大的吴老先生不仅在经济学界如日中天,现在更是频频上网络头条。这是为何呢?缘起于其希望用经济杠杆来调节火车票价的言论,并提出让火车票价涨价的具体建议;偏偏吴敬琏先生更有不羁的性格,放出话来说“根本不怕被骂,怕骂不是政协委员”,好久没听到如此铁骨铮铮的话了,不管我是否同意吴敬琏先生的观点,都认定他是好汉一条了。
对于吴老先生的言论,大伙的反应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阐发了对已略显萧条的经济学的深入探讨,真是经济学作为一门显学的重新兴起,简直堪比当年杨小凯先生的影响力。吴敬琏先生就是吴敬琏先生,宝刀不老啊。很多草根阶层的人士对吴敬琏先生大大的批评,声称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火车票不涨价,甚至有可能被吴老先生的提案给吹得烟消云散,能不恼火?懊恼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劈头盖脸的上阵叫骂就有失儒雅风范了。
毕竟吴敬琏先生作为政协委员,有提案的权利,也有发表自身看法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毕竟这是宪法赋予人家的自由,谁也不能剥夺人家的发言权与提案权。英 国 宪 政 寓 言中的穷人都可以有“风 能 进,雨 能 进,国 王 不 能 进”的豪情,吴敬琏先生凭什么就不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人的意志不能为强 势 所 迫,更不能受舆论影响过多,人得有自身独立见解;否则若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为何要独立于行 政 权与司 法 权之外呢?为的就是超然的地位做出公正的评价,因为无论是民众还是行 政 权都有不理性的一面,事实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部分判定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其中很多经典 判 例 影响了美国的宪 政 进 程,为后人所称颂。
从另一个方面讲,吴敬琏先生此番言论的基点不是站立在弱 势 群 体之上的,但他提出的建议未免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案。若放在西方社会,这确实是一个好建议,按照本人才疏学浅的经济学知识,确实可以采用提价的方式来让人采用其他方式回家过年,路径多多,何必非得选择火车回家呢?从吴敬琏先生的角度出发,这也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人的层次不一样,人家吴老先生出门当然是以车代步,或者是乘坐飞机,即便坐火车,我国也有对待政 协 委员的特 殊 通道及待 遇,当然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渠道,这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何况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的GDP这么高,理论上讲普通民众手中肯定有一部分钱的,火车涨价了,必然有人采用汽车或者飞机等方式返乡,还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呢,这当然是不错的选择。
吴敬琏先生唯一让大家感觉不爽的其实也是他的立足点,很多人说他有晋惠帝之风,饿 死 人 还问为何不食肉 糜。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不甚准确的,吴先生学习的是西方经济学,从自由主义经济学立场出发,国家也是不应该干涉火车票价的,而应该允许其根据价格杠杆浮动。个人认为很多人之所以上阵叫骂吴敬琏先生是缺乏理性的,他不过是说了几句话而已,不应该遭受如此猛烈攻击;否则其他委员如何敢说真话?因为有些人会以“民 意”为借口,说民 意 不 可 违而让人缄口不言,这不利于法 治的发展。
吴敬琏先生的言论也并非没有缺点,从道义上讲,知识分子应该为替弱 势 群 体 考虑的,毕竟他们很不容易;从经济学上讲,当然提价有利于减少拥挤,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中国的铁路本来就是 垄 断的,在垄 断的情境下谈经济规律或许是无用的;正如在中国空谈移动联通的资费是无用的,因为原本就是非竞争市场,这是吴敬琏先生的失误之处。或许吴先生并非有意的,大家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即使吴先生说错了,大家最好也要原谅他,毕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需要给人机会,毕竟来日方长。
很多时候都是讲究语境的,在中国现在法 治尚不够完善的情境下,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完全从西方来讲的,在西方可以施行的自 由主 义经济,在中国就会因为缺乏平 等公 正而不可行。故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促进中国的法 治之路,打破一些垄断而树立法 治的信念并坚定的走下去。另一方面来说,彼此宽容理解而非谩骂才是处理问题的正道,才是真正走向和解与理解的途径,才是谈判并走向成功的路径。人,在宽容中或许可以更好的成长,彼此理解,生活在对自然即我所理解的上 帝负责的可持续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