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西线工程被搁置之后,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的加快来临,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却反而加快了进程。根据部署,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应于奥运来临之日保证供水到北京。其中,中线工程的取水来源于丹江口水库。就中部而言,这可能是最大规模的最好的水质的水源地。
  笔者认为,为奥运而加速变现南水北调工程,此举尽管有利于缓解北京的缺水现状,从长远角度和中东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的这一决定,应建立在慎而又慎的考虑基础之上。
  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任何人,无论其所处位置如何,亦不论其贫富程度和阶层差别,均有权在一种体面而有利的环境中生活。因此,任何环境工程,都应建立在考虑所有人公平享受环境权的基础之上。我们在为某一局部地区的环境改善而采取措施的时候,应同时考虑到特定环境措施对其他地区和人们的影响。
  同时,任何环境工程的实施,还有必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不应局限于特定的环境工程实施地,亦应包括因该工程而受影响地。可持续发展,既包括代内公平,又包括代际公平。我们既不能挖肉补疮,又不能寅吃卯粮。
  笔者之所以主张南水北调工程应慎之又慎,主要原因,即建立在如上两个方面。
  南水北调工程,从表面来看,尽管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缓解北方主要是北京的缺水现状,然而,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却可能是一种挖肉补疮和寅吃卯粮之举。主要原因在于:(1)北方特别是北京的缺水,是一种历史性的缺水,而不是一种短期的现象。随着北京人口的有增无减现象的加剧,其对水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能调的南水,则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南水来解决有着无限需求的北京的缺水问题,你能得出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的结论吗?(2)更重要的是,随着全国范围内环境恶化进程的加快,南部尽管从历史来看,是一个水源充足的地方,现在,却可能变成为一个同样缺水的地方。这并不是一个假设,也决不是耸人听闻。在南部的很多地方,这正逐步的演变为现实。君不见,在水源充足的江浙一带,人们的饮用水,正被迫地演变为用纯净水来替代的地步吗?在此景况下再来南水北调,这不是挖肉补疮又是什么?(3)进一步推论的结果就是,我们不能因为北京是首都,为追求北京人福利的目的而牺牲更广大范围内南方人的利益。
  从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任何大规模地改变环境的努力,从短期的收益来看,尽管是利大弊,但从长期的收益来看,却往往是得不偿失。三门峡工程如此,很多其他大坝工程,结果同样如此。我们对环境的承受能力的观察,远远没有达到一种确切的地步。很多环境工程,改变的虽是小的环境,带来的,却是大规模的,对更大地区范围内环境的不利影响。以汉水流域为例。在没有从丹江口水库取水之前,汉水流域的水文系统的失去平衡,已经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出来。其下游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缺水的情形。现在,一旦大规模和长期性地从这里取水输往北方,这对整个汉水流域的影响,能水不是灾难性的吗?如果真的如此的话,汉水流域人口的生存权,环境权及可持续发展权,又如何能得到实现和尊重?
  实际上,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方法也不是没有。例如,可以通过分散城市功能的方式来分流人口;通过改善北方环境的努力,在增加其环境承受能力等。在所有有关方法中,调水工程,从表面来看,是最直接和根本性的,但却也有可能是致命性的。对于此点,我们的考虑和研究,是否已经特别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