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132 2
2012-08-05
23:21

问题一:假设某厂商所在的行业是竞争性的,面对水平的平均收益曲线,即P=AR=MR。当存在外部性时,对于社会来说厂商的最佳产量应该在边际社会成本与价格线的交点处得到。然而厂商肯定会忽略此负的外部性,而选择在私人边际成本和价格线的交点处生产。假若厂商原来是一个视野广阔并极其关心社会总福利的厂商,那么他将生产我们所认为的社会最优产量,即边际社会成本与价格线的交点。现在该厂商失去了能与上帝齐平的福利观念,而变得自私和目光短浅起来,此时他增加产量,在私人边际成本和价格线交点处生产。注意在此转变过程中,社会所遭受的成本增加,及边际社会曲线之下价格线之上的部分A。此时厂商的利润也同样增加,即边际社会成本曲线边际私人成本曲线和价格线所围成的部分B。此时完全有理由保证A小于B,即厂商增加的利润大于社会遭受的损失。因此厂商可以拿出一部分利润来弥补社会的损失,同时还能保证利润的节余。可为什么经济学家不认为厂商不考虑外部性的生产不是最优的?
问题二:仍然按照如上所述的厂商。当厂商原来是一个视野广阔并极其关心社会总福利的厂商,那么他将生产我们所认为的社会最优产量,即边际社会成本与价格线的交点。而当厂商变的自私后,他将由于忽略外部性而增加产量,从而造成经济无效率。我们都知道,此时ZF可以向厂商征收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庇古税,而迫使厂商生产社会认为的有效率的产量。注意,原来的关注社会福利的厂商和现在虽自私却被征收庇古税的厂商其实面临着完全相同的情境,然而在征收庇古税的情况下,不但社会所遭受的损失被减少到了原来的水平,而且ZF还获得了大量的税收。为何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ZF还能获得一笔不知从何而来的税收并使社会成本降到最低?

个人初学经济学,不到一年,我冥冥中觉得自己可能犯了致命的逻辑错误,请吧友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5 12:31:52
没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5 12:32:58
这问的技术含量太低了,没人愿意解答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