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两个名词概念的界定涉及到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的区别。
新古典世界是一个零交易费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出发,研究最多的是生产成本问题:成本既定,如何使产量最大化;产量既定,如何使成本最小化。生产成本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是指企业家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成本是指企业家自己拥有且投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要素的总价格,这涉及机会成本。
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一文中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导致现代企业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肇始,从而,也使新古典厂商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分道扬镳。
新制度经济研究的是一个交易费用为正的世界,其集大成者威廉姆森继承并拓展了科斯的思想,指出科斯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交易费用精细的界定。因此,他用资产专用性、交易的频率和不确定性来度量交易(称交易三维度),事实上,也解决了交易费用的界定问题。由此出发,威廉姆森指出,制度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产生的,最优的制度是安排应该使交易费用最小化,其思想又被称为“比较经济制度分析”,而交易费用被比喻为“经济世界的摩擦力”。
到目前为止,对交易费用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也导致学界误用、滥用这一概念(凡是解释不了的费用都归结为交易费用)。较权威的界定主要有三种:(1)以科斯为代表,将其归结为发现价格的成本,寻找交易对象并与之签约的成本,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的成本等。威廉姆森又进一步将其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2)以阿罗为代表,将其界定为制度的运行成本;(3)巴泽尔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界定、维护和交换产权的费用。(见《产权的经济分析》)。
可能还是不精确,等待进一步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