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98 3
2007-03-21

在讨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难点时,数名学者日前一致将矛头指向造成国内要素价格扭曲的现行机制。有分析认为,政府内部也在认真研究资源价格扭曲的不良后果,包括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居民福祉的损害。据报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陈清泰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会”上发言时说,政府深度的介入微观经济领域,削弱了对市场和环境监管的职能,同时又扭曲市场信号,误导企业。

可是,在面对转变增长方式所需付出的巨大短期代价,以及削弱自身的资源配置权的抉择时,政府又陷入两难处境,内部阻力油然而生。在分析中国转变增长方式的三大难点时,陈清泰首先指出,在中国经济起步阶段,政府所采取的低要素价格,低税政策一直在延续,造成当前资源依赖型的发展环境

今日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需要支付巨大的短期代价,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政府一方面通过决定、文件,就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地发出强烈信号。但另一方面,政府又倾向于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以缓解近期的矛盾。陈清泰说,政府对价格要素的控制和较松驰的要素监管,导致政府的政治信号不能充分地转变为价格信号和更加严格的环境执法,成为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驱动力。他说,“政府在保持短期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两者之间,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事实上,有关中国资源价格扭曲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批评,中国学界人士已发出不只一次。素有“吴市场”之称的经济学者吴敬琏就多次呼吁,应建立“有限政府”,限制各级政府配置资源和干预企业微观决策的权力,由要素本身的稀缺度而不是由政府来决定要素的价格。陈清泰也点出,政府集改革对象和改革推动者两种角色于一身。角色的不确定性,使政府自身的改革十分艰难。一些地方还运用自身的动员能力,以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和扭曲性的政策实现GDP的高速增长。

在一些学者看来,中国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的原因,可以从国内要素价格扭曲中找到答案,因此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也不一定只能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回答提问时指出,中国当前的贸易顺差是在不少资源型产品价格很低的情况下实现的,包括油价、劳动力成本等,如果这些成本能略有提升,中国的出口量就能相应减少。谢伏瞻引用多组数据指出,从1990年代初到2005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期间,中国的资本形成率和政府收入一路提高,居民的消费或收入都在长期下滑。

谢伏瞻说,1992年中国的资本形成率是39.6%,2005年是43.6%,消费率却是长期下滑。倘若从收入的角度看,从2002年到2005年政府可支配收入所占GDP比重从17.9%上涨到21.2%,居民可支配收入却从62.1%下降到57.5%。虽然谢伏瞻声明,他的发言并不代表官方立场,但近期许多迹象都显示,政府内部正在认真研究资源价格扭曲的不良后果,包括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居民福祉的损害

例如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不久前即证实,国内石油、天然气和水价形成机制都会进行调整,“改革势在必行。”不过,新的价格机制如何形成,而且政府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减少自身的主导作用,以让“市场无形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兼顾官方近期一再强调的社会公平正义,这可能是外界更关注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21 11:36:00

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但是它们是政府所有,如果资源价格走向市场,则涨价部分的利益该给谁呢?我去延安看到那里农民脚下的石油被开采了,可是他们什么都没得到。

所以希望我在“质疑我过资源政策”一文中提出得问题能引起重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11:38:00
质疑我国资源政策——从延安想起

发布时间:2004-11-27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 文章作者:曹国奇

我说产权是分配的结果,价格是分配符号,主流经济学及马克思价值论都不会相信,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本文不打算谈那些难懂的纯理论,只就事论事。

前不久受中山完美集团的委托到延安回访其援建的希望小学,由于大伙都没去过延安,所以都认为延安很穷。到西安后听说延安有石油,是一农民挖地窑时挖出来的(国家地质局也够光荣的),大伙大喜,圣地人民该过好日子了!我们以为油还没抽,所以祈祷中央给个政策,先将这个油田抽了再说。我想全国人民都是这个想法,但是我们都错了。到延安后发现那里变化很大,在延安市辖的甘泉县(忘了,好像是这个名)了解到,该县财政收入己达到一个亿,主要得益于石油。该县县城正在翻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真正的地主-------延安农民该怎么穷还是怎么穷!他们顶多因抽油多了一份打工的机会,没有从自己土地下的石油得到实惠。

想想中东地主们是怎么富足的,不禁要问:我国怎么了?

这个问题自建国以来都存在着,也不曾改变过。山西人民的煤运走了,大庆新疆人民的油运走了,三峡人民的水与电运走了,……,一切都是运走了白运走!我们的党和政府仅仅向农民说了一声,那是国有资源;我们的党和政府仅仅向农民说了一声,那是借。多豪迈的“借”啊,农民就是在这个“借”字下无偿奉献其祖祖辈辈留下的家产的,供城市国际化的,供教育产业化的!

我国城市居民的房子住了几十年,残值无几,现在要拆,不管是过去的公房时代还是现在私房时代,都得还人家一个新房。这个“还”字最终使工业品价格偏高,从而城市人民分得更多的社会总财富。那么,我国农民从他的那个“房子”中得到了什么?我们为何不向农民支付资源使用费呢?难道我国的“公有”二字只针对农民?农民的东西想怎么拿就怎么拿?

这里的问题不在于产权明析与否,而是在于我们政策想偏袒谁,想为谁说话。产权明析与否主要与效率相关,与分配无关。我们政策和法律中,绝大部分是充当分配标准,以决定社会总利益在各个体间的分配。分配标准这样制订使这部分人分得更多,那样制定使那部分人分得更多。如一个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便让学费暴涨,于是许多人失去了财富,教授们则得到许多财富。这就是各财团都挖空心思参与政策和法律制订的原因。不管农村的那些资源是公有还是私有,只要国家规定必须向农民交付资源使用费,农民都同样受益。与之相对应,工业及城镇居民就得多掏点钱出来购买农产品(包括水和电等),就得掏更多的钱来雇用民工和保姆。自然如将资源产权分配给农民(实际是还给农民),则扶农的效率高多了。

在农民政治地位极其低下的今天,农民是无法通过参与政策和法律的制订与修改,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这便要求林毅夫、张维迎、吴敬琏等国师们得有点良知。是的,已有经济理论就是那么个破乱货,除了稀缺就是供求,你们千万别再说中国粮食和资源因供过于求,所以其价格低等等,价格的宏观运动与供求关系不大。记住:我国农民抢着卖粮卖土地,只因它们不置钱。这不是供求稀缺能说明的!-------呵呵,一个重病且只有一幅画的人,一定会溅卖其画以治病,当铺里收藏的经济学书籍比大学里多。国师们还是少卖弄点供求稀缺,凭良知说事的好。我所揭示的平均化规律是不能违抗的,当经济系统不平均太久时,谁都别好活。再也不能这样过了!农民发出吼声。现在不是工业反哺不反哺农业的问题,而是工业剥削农业的那一份拿掉了没有。

也许有人说政府收了资源税,但是那没有交还给农民,且少得可怜。税收主要是流向城镇,与农村关系不大。

当农民从“借”出的资源中获得利息时,就会极积保护资源,建设资源,而非现在的贱踏资源,且用者也更加珍惜。例如,当北京从长江“借”水时支付了利息,则长江农民便有动力也有资力去保护水资源,建设水资源,而北京人民则因水贵了自然会更加节约用水,于是水电系统进入良性循环。水电公司、煤炭公司、石油公司、钢铁公司等等,都应向农民支付资源费。

编辑员:china028

凡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11:45:00

怎么搞的,不能编辑?

“质疑我国资源政策——由延安想起”连接http://www.xslx.com/htm/szrp/gsmt/2004-11-27-17817.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1 11:50: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