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已经结束了。以后都是小规模的,少量老人随子女进城,学生进城,农村学生已经不多了。大量的农村老人一辈子沉淀在农村了,以后城市化率靠的是农村老人的死亡来提升)
(下面是我转来的)
房市多头关于房价将长期上涨的主要理由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达到70%之后才会缓慢增长。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到2011年城镇化率才第一次超过了50%。
因为我们分析的是今后城市化将带来多少自住刚需,而45岁以上的自住刚需很少,所以我们需要知道45岁以下的城市化率已经多少了。
一、45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进城率已经达到75%。
▲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的调研数据表明,2009年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平均年龄达到57岁。在他所调研的20多个乡村,几乎不存在可转移的劳动力。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在河北省的西毛克岭村,全村在册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常住的劳动力里边,最年轻的是一对46岁的夫妇。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组在17个省市自治区的调研就已经显示,74%的农村已无可以进城打工的所谓剩余劳动力。
▲山西省的坡头乡在90年代全乡小学生最多时有800位,2007年减少为200位左右,2009年开始减少为90位左右。
▲网友497198678说:“差不多我们这样年轻的都走了,只剩下老人孩子,因为在外面干点啥都比在家强。”
▲老家宁乡县的网友“一切”说:“某组,现有种田的男性农民中:40岁以下1人;40-50岁8人;50-60岁25人,60岁以上25人。”
▲网友Ove520说:“现在家乡种地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年龄大了,打工没人要)种些粮自给自足,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初中毕业就出去的很多。”
▲网友wangxinya860612说:“我们那里,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村几乎找不到。”
▲网友taobao_2000说:“我老家整个村上没有40岁以下的劳动力在家种地。”
▲网友殇曳说:“都外出打工去了,基本过了16就没有在家的,在老家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朋友笑说来个贼都没有人栏的住),那些土地都荒芜了。”
▲网友无一魔头说:“现在我们那边的年轻人都外出了,读书的人也少了。地荒了一片又一片。空荡的村子,冷清的街道,孤独的老人。”
▲网友如梦空空说:“我母亲的五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务农的,我父亲的三个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务农的。这就是现在农村的现状。”
▲网友稚媛说:“村子里的现状:80岁以上的老人6个,60多岁的夫妇2对,一对50多岁的哑巴夫妇,因打工染上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的中年夫妇一对,然后就是周末从学校寄宿回来的孩子也就5,6个吧,都是小学生,加起来不到20人,我跟我妈算了下我们村加起来有200多人,但没有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在家务农。”
▲网友川三山说:“在很多年前,老家都已经没年轻人种地了,暑假回老家一看,几乎很难遇到一个年轻人,全是老人和孩子。”
▲芳姬人说:“我弟这次告诉我,我家种的田除去肥料水利浇灌费用,半年二三亩田一季只挣得300块钱的粮食钱。所以等我弟明年毕业了,我爸妈就不再让他们管田地了。”
▲网友心将明月112说:“我现在在武汉读大学,过年回老家时,以前700多人的小学,现在才100多人,初中也就300多人,还不如以前一个年级的人。唉,我现在担心的是十余年后的粮食问题,农村现在还在种地的大都是45以上的人,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全部进城务工,没有人愿意种地。”
▲网友铲除说:“呆在农村娶到老婆的概率很小,农村几乎没18岁以上未嫁的女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