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来就富有多面性。多重人格如果还能彼此沟通---即都能受到自我意识的调控,并且能与具体的情境相对应,那么,说明还没有达到病态的程度,并且还具有积极的意义。
老百姓对多重人格的形容有自己的通俗语言,例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白天是人、晚上是鬼,领导面前是哈巴狗、群众面前是天王老子,台上道德君子、台下自私自利,对员工是刻薄鬼、对社会是慈善家,等等。那么,多重人格为什么有积极意义呢?
第一,人本来有多重角色,不同角色的要求肯定不同甚至还可能互相冲突,因此,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正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活。
第二,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特定的欲望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上的表现和实现,也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因此,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人的成长会促进人的多样性日渐丰富,因此,多重人格的表现是一个人与时俱进的表现。
总之,一个人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人格多样性,并且在恰当的时点上使用恰当的面具,于人于己其实都有好处。在自我意识调控下的多重人格练习和实践正是克服“角色混乱”的有措效施。人,最害怕的不是多重人格的灵活性,而是不知变通地执着于一个角色走天下,是不知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做人做事。人最应该担心的,是没有自我调剂和自我控制。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变色龙式的虚伪其实是人格健全的表现呢!
附注:人格健全与否与人之道德与否虽是无关的命题,但对道德教条的偏执却可能是人格不健全的表征;人,首先需要人格健全,然后,需要有道德。好人就是人格健全的道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