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问题,在此谈一点个人感受。
不同意二楼的建议,让农产品价格自由放任,也许会让一部分农民受益,但是会使得全国上下的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和食品行业产生极大的波动,中国人太多,吃饭问题一旦出漏子,那可不是好玩的。再者,放开农产品价格,对于农民来说未必是好事,并不是多数人都懂投资,懂市场,给予放任,也就是赠与了风险!这或许会让农民朝不保夕!农民兄弟姐妹们虽然极其满足于生活质量的一点点提高,但是不能忍受连温饱都受到威胁,或者隐藏着风险!
本人也不是太赞成把当前在城市尚且不成熟的市场机制引入到农村社保体系中,以前不是没有这样的教训!几亿人的社保基金需慎重管理!
to楼主:我国确实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实现全国的农村社保,但是暂时没有条件的区域,也不应放弃这种努力。农民兄弟们在乎以后的年头里能不能有所保障,甚于立刻拿到政府的“福利”,他们已经习惯了自我保障。况且没有条件的是地方财政,而不是中央财政!公平不公平,不完全在于你已经向某些投资了多少,而更在于,你是否会给他们投资!
对我国农村的社保,政府(中央政府)一定是要付出努力的,否则何称其为社会统筹保险?在政策和资金上,中央政府都应作出扶持,否则,今后的农村社保还会像92年的方案,实施了,跟没有实施,没有什么差别!楼主这里说的集体不知是什么范畴的集体?如果说集体要作出贡献的话,那起码是从县一级政府网上的政府进行财政拨款和政策执行落实的努力!
楼主的第三条非常有道理,现在的农民,也分为很多阶层,当前比较主流的理论有两种,一种认为,农民分为农民工、雇工、农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七个阶层;一种认为农民分为纯农民、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四类;很显然如果在农村全面实施社保的话,必须对不同的阶层人区别对待,不仅要因人而异,也要因地而异,中国的地区差异毋庸置疑。至于如何区别,如何对待,则是理论界和实践界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占中国人口70%的农民,要解决几亿人的社保,不是几个人也不是几天能拿得下的!
楼主如果想了解当前的案例和数据的话,不妨找一下目前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几个实施农民社保的典型案例!或许会有帮助!
小妹在此班门弄斧了!希望听到更多同行的高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30 19:44:1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