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样的帖子,有时真让人很无奈。不回吧,它有明显的误导性;回吧,强调的已经是说过无数遍的“陈词滥调”,可真就有人因没有见过这种“陈词滥调”而“慷慨激昂”。
首先,马克思的确持有对工人同情的态度,的确对当时不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批评,但他对资本家没有人身攻击,他所强调的是“资本的人格化”,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人性。
其次,对于资本家的这种人性,以及其开发,马克思不但有批判,更有积极的评价,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也有积极的评价。
再次,马克思的著作其目的不是简单的论证谁去剥削了谁,谁对谁错--对于这种误解,马克思曾多次愤怒的批评无意的和恶意的误解者,甚至宣布“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所分析的是,不同的阶级之间必然存在的对立和矛盾,这种分析是为了进一步有效的解决这种矛盾。
此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不仅仅是启发了社会主义运动,更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社会主义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广泛的借鉴,他的观点和思想,对西方社会(绝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深远,在西方他也拥有比生前要高出很多的声望和地位。
还有,马克思对革命的认识不是要让谁去复仇,而是为了社会制度的改进,他个人在这个矛盾最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更赞同革命的方式,在晚期,他和恩格斯曾就革命与改良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矛盾解决方式,进行过反思。他去世后,恩格斯曾强调非革命的工人运动“是最税利”武器,工人力量的加强和相应的社会制度的改进,在西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晚年的这一思想。当然,身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列宁并不赞同,确切的说是不赞同在当时的俄国实行这种方式。
最后,马克思一直非常慎于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其主要经济学著作更不是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背景的,他强调的是对现实的研究和深入的洞查。
我一点没有提到马克思的方法,但是单就其立场和阶级观点而言,你的误解也实在是太大了。误解不是错,基于误解去想当然的做出“慷慨激昂”的批判就有点可笑了。你可能多次听到马克思对别人的批判吧,我倒认为在这方面你应该多向他学习,马克思对别人的批判全都建立在对对方理论全面、深刻的研究之上,从来没有哪位学者,以误解自己的观点与马克思发生任何争论。
唉,有时候,勇气来自无知,有时候,勇气也是可怜的表现。
朋友,还是好好学习最重要,否则会丢人的。
我决定以后凡是遇到这样的观点,不管有多不耐烦都要迎头对论,以免全天下都与你等一般来看待马克思。
唉,你我的时间都怪可惜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9 10:59:0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