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货币形式和纸币形式
——产品的商品形式探讨(3)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劳动把自然物转换成自己生存的条件即劳动产品,人通过消费产品,达到人类的延续!这就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规律下,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个人生产了一个对象,因消费了它而再回到自己身上,但是,他是作为从事生产的个人,把自己再生产着的个人的。所以,消费表现为生产的要素。”“但是,在社会中,生产物一经完成,生产者对生产物的关系就是一种外在的关系,生产物的回到主体,要看主体对其他人的关系如何。他不是直接掌握生产物。在生产物与生产者之间插进了分配,这个分配,通过社会规律决定着生产者在生产物世界中的份额,因而插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人类生产物的分配是通过产品交换实现的!产品的交换是以商品形式实现的,商品就是交换的产品!
两种不同的产品是如何交换的呢?或者说它们相互交换的数量是如何确定的呢?科学发现不同的产品都是劳动的的产物,都是人类共同的劳动力、体力、脑力耗费的结果。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劳动力、体力、脑力耗费多少是用劳动的延续时间计量的,因此,劳动时间就是价值的尺度!
每一种商品作为交换的产品,包含有不同量的劳动时间,表明包含不同的价值量,因此,商品具有价值,或者说商品就是价值。不同商品的交换数量是以本身包含的价值量即劳动时间的量决定的,这个概念就是交换价值的概念。由此可见,价值指的是不同商品各自结晶的劳动时间!而交换价值指的是不同商品交换的数量关系!“一个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它表现为‘交换价值’而得到独立的表现。”一个商品的价值是怎样表现为交换价值的呢?是通过与它不同的别的产品表现的,例如一件衣服的交换价值是用20码麻布表现的,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用一件衣服表现的,或者说用等价物表现的。在商品交换的历史中,一种特殊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独立出来,成为一般的等价形式。一般等价形式是商品价值的一种形式,它属于任何商品。“等价形式同这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社会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特殊商品成了货币商品,或者执行货币职能。”金这个商品就是货币商品!由此可见,货币商品就是一切商品价值的独立的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从此,一件衣服的交换价值不再用20码麻布表现,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不再用一件衣服表现,而是用一件衣服=2盎司金,20码麻布=2盎司金来表示。在这里,2盎司金就是一件衣服或20码麻布的价格。这就是金货币的秘密或者说它的本质!
一切商品的价值既然都是用金货币来表现交换价值,或者说确定交换的数量,并完成交换,那么,一切商品的价值总合起来,就要和与之交换的货币商品的价值总和相等,换句话说,交换需要的货币总量是由要交换的商品总量决定的!随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货币总量自然就相应减少。这就是著名的货币流通规律或者法则!
金货币无论是块状的还是由国家铸造的金铸币,甚至在完全代表金铸币的纸币的条件下,它们的流通量,都是由流通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决定的!这些流通量是随着商品的价值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随着商品的总价值的增减而增减,或者说通货膨胀或紧缩是是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名符其实的价值规律!在这里一切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它们自己包含的的劳动时间和金货币商品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即由它们包含的价值决定的!这个规律在5000年到7000年中起着支配的作用!
当商品的价格不是由价值决定而是由生产价格决定的时候,出现了生产价格与价值偏离的现象,但是,只要金货币的流通量仍然符合价值决定的条件,那么,不管商品价格如何变化(特别是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全部商品的总价值和全部金货币的总价值是符合价值规律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马克思才发现了著名的剩余价值规律!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天大的秘密!并证明,一切资本都是工人无偿创造的的剩余价值的转化物!既然如此,那么全世界一切资本都是全体工人阶级的财富!
问题是,当由国家发行的纸币脱离了金本位的条件下,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纸币不再代表金铸币,那么,“商品的价格的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这种现象发生在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不过是被外力机械地损伤了的法则——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的价格、流通中价值符号量决定于它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铸币量——由流通过程所强制贯彻。”在这个条件下,由于纸币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进入流通就不可能再取出来,“不论多少纸币,都可以被流通过程所吸收,同样地被消化掉,因为,价值符号不论带着什么金招牌进入流通,它在流通中总是被压缩为能够代替它来流通的那个金量符号。”所以,“价格的记号的总数增加到几倍,每一记号所代表的金量就减到几分之一。”纸币数量超过需要的金量就是通货膨胀!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纸币必然就贬值,纸币贬值,和它所对应的物价自然就不断上涨!这就是纸币的规律!
劳动者201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