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854 0
2005-03-31
左大培教授为《生产目的与私有制经济大兴衰》作的序   以下是他写的序的全文。

  注:本书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相关信息:http://www.dqjj.com/bbs/book/detail/1.htm   关于利润的来源和影响利润的因素及机制的简要概括,请参见此帖: 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7&ID=9075

  唐有东2002年就把他的这部书稿送给了我,并且与我进行了多次的讨论。现在他请我为他的书作一篇序,我自然无法推辞,只能从命了。

  我之所以对他的这部书感兴趣,首先是因为它集中讨论了利润率的决定因素和变动倾向。这是经济学中最古老的也是迄今为止答案最不清楚的问题之一,但它也是经济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知道利润率将如何变化,就既不能说清宏观经济形势将如何演化,也无法对微观的个别行业形势做出说明。就宏观经济形势来说,总需求是否小于充分就业水平,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投资,而投资的数量首先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或者更精确地说,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的相对水平。刺激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力图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但是,如果利润率下降得比利息率下降得快,降低利息率后投资和总需求就不会扩大。光是从这一个方面就能够看清,研究利润率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对于我们这个国际国内都面临萧条威胁的时代是何等重要了。

  这部书的另一个值得一读之处,是它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资料,这些资料有的说明了利润率的变动情况,更大多数的资料说明的是与利润率的变动有关的各方面情况。当然,书中直接说明利润率变动情况的资料还是很少,这是因为在目前的统计体制下,几乎无法提供有关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利润的系统而完全的数字。

  但是在我看来,这部书的最有意义这处,在于它向我们提示了考察短期利润率变动的正确思维方式。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很怀疑书中对“生产目的偏离生产结果时的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论证是否靠得住。不管这个论证有多少中间程序,它有一个内在的核心论断:一方面有一个不变的“资本边际生产力”r,另一方面在利润全用于投资时利润率却会下降。这样的论断总叫人感到有点似是而非。书中对此的论证可以简化为下列数学运算:初始的投资I带来了产出(企业收益)(1+r)·I ,这个第一期的利润率显然为

  (1+r)·I-I   ———————— = r       I   如果将利润全部用于投资,则第二期的投资为(1+r)·I,资本的增量为 r·I;由于“资本边际生产力不变”,产量的增量为 r·r·I,产出或企业收益变为(1+r)·I+r·r·I ,利润率就变为

(1+r)·I + r·r· I -(1+r)·I  ——————————————————————        (1+r)·I

   r·r    r·r+r = —————— < —————— = r   (1+r)   (1+r)

  这样来论证利润率的下降,从数学推导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在逻辑上却有点前后不一致:在第二期即投资变为(1+r)·I 后,初始投资I带来的全部产出是(1+r)·I ,为原投资的(1+r) 倍,而第二期增加的投资r·I只带来r·r·I产出 ,为增加的投资的r倍。这是利润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不同时期投资增加的产出不一样,这就是逻辑上前后不一之处。   但是这个论证上的毛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的论述向我们提示了短期利润率变动的决定因素。书中对利润率变动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最重要启示,是宏观总需求对短期平均利润率有着决定作用。唐有东在他的书稿中使用了这一思维方式,提示了我从这方面去研究短期利润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正因为如此,我才答应为他的书稿写这样一篇序,以表示对他的启发的谢意。   当然,从宏观总需求方面去研究短期利润率的决定因素,这也不完全是唐有东本人的创新,著名波兰经济学家卡茉斯基似乎就进行过这样的分析。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从宏观总需求上将短期的平均利润率表达为:利润率等于宏观总需求与全部企业的总成本之差除以企业的全部资本。这意味着,利润率等于整个经济中的利润总和除以所有企业的全部资本金,而整个经济中的利润总和又等于对净产出(统计上表现为GDP)的宏观总需求减去企业为外购的生产要素所作的全部支付(主要是工资和利息)。对整个经济中的平均利润率的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实际上是等价的,因为在整个经济中,企业出售中间产品所得的收益必等于其它企业为购入这些中间产品所付出的成本,将这两者相抵之后,宏观总需求就只剩下了对净产出的总需求,而所有企业的全部成本也只剩下了为外购的生产要素所作的全部支付。   这样考察利润率的决定等于作国民收核算,但是其意义却非同小可。当然,按正统微观经济学的均衡观点来看,这个平均利润率必等于有效的利息率,顶多再加上一个适度的升水,以补偿资本所有者自己经营企业的风险和辛劳(“劳动”)。但是熟知实际经济运行的人都知道,这种真正的均衡状态几乎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实际的平均利润率几乎一直都有波动,从而一直是偏离均衡的平均利润率的。其实只要我们记住,工资和利息率几乎总是在总需求冲击已经引起了总量上的某些不均衡之后才会变化,我们就会发现,宏观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几乎总是在既有的工资和利息支付下首先造成企业利润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产量、就业也相应调整。这样我们就建立起了宏观总需求与利润率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   利润率水平的一个持续性变动将通过适应性预期使总投资的数量发生同向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宏观的总需求。这样,只要我们承认整个经济并不处于一般均衡之中,并且相信总需求变化造成利润率变化、利润率变化又带来投资和总需求变化这种因果顺序也决定了时间上的先后次序,我们就可以相当成功地解释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波动。这样一套分析并没有直接印证唐有东所说的利润率的必然下降,但是他从总需求上来说明利润率变动的动态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确实对我们的分析作出了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