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定的意义上来看,分析什么是社会主义属于一种规范分析的方法。真正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如果社会主义是人类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那么又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这两个角度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可能就不是困难了。
但是,我不打算在这里做仔细的分析。总之,要回答这个问题请不要轻率的下结论。
是指楼主,还是指现实?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学上的区别是什么
资本主义在经济学上的定义是什么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223页)
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学定义是什么呢?
劳权社会主义理论的定义是:
社会主义则是劳动过程与消费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关于什么社会主义这一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的社会形式的问题,最好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己瞎编。
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说得委清楚:就是普遍性的个人生产资料或财产,就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社会生产方式——共同占有生产方式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这里,劳动者个人的一切产品是他个人专有的、直接为他个人使用的,并且他们的个人产品,直接是他们的社会形式即联合体的总产品的一个构成部分。
参约资本论一卷的两段专门结论。
我分别是从价值运动的角度来提出经济学定义,而且是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价值运动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8楼怎么认为是瞎编?
在《歌达纲领批判》一书马克思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模式作了详细说明,因而把社会主义生产本质归纳为“消费价值形成过程”是有根有据的。
同时,在实践中事实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公有制生产模式。例如我国的生产队模式。
在《歌达纲领批判》一书马克思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模式作了详细说明,因而把社会主义生产本质归纳为“消费价值形成过程”是有根有据的。
就分配一般而言,无论何种社会分配形式----按资按劳按需,首先是指生产资料的分配。
不错,哥达纲领批判确实从消费资料的角度谈了按劳分配。但这不能说社会主义分配,即按劳分配的内容就是消费资料。而不分配生产资料。这显然是一个笑话。
对此,马克思早在开篇时作了说明。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然而,一个社会主义的纲领不应当容许这种资产阶级的说法,对那些唯一使这种说法具有意义的条件避而不谈,只有一个人事就以所有者的身分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做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等等。
其次,马克思更在消费资料的分配关系阐述后,特别作了这样的说明:“要用同一的尺度去看待他们,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去对待他们,例如在现在所讲的这个场合,把他们只当做劳动者,再不把他们看做别的什么,把其它一切都撇开了。”显然,这里是把社会主义个人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撇开了。
经济理论界从来也没有认真学习和理解马克思的这些重要的说明。大部分人只认其二,不认其一。真是人类社会主义的悲剧。
草上。
“就分配一般而言,无论何种社会分配形式----按资按劳按需,首先是指生产资料的分配”----这一判断不完全正确:对按资分配而言,在产品分配之前,首先是生产资料的分配,这是对的;但是对按劳分配而言,在产品分配之前,首先是生产劳动的分配,而不是生产资料的分配!
不错,哥达纲领批判确实从消费资料的角度谈了按劳分配。但这不能说社会主义分配,即按劳分配的内容就是消费资料。而不分配生产资料。这显然是一个笑话。-------------按劳分配当然会影响到生产资料的分配,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本身是由劳动者利益要求的满足来带动的。但是就按劳分配的内容而言的确是消费资料或消费价值(前者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后者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就分配一般而言,无论何种社会分配形式----按资按劳按需,首先是指生产资料的分配”----这一判断不完全正确:
分配一般的规定性,都敢妄加否定。
还有什么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这就是:庸俗经济学的纯粹的胡说八道了。
回答错误0分.
社会主义必须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科学与实践基础上的正确地社会理想和信念;是人民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政治制度;是社会化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革命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实践过程。
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建设祖国依靠什么?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人民民主与法制!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违背的发展规律.
中国科学家指出:世界将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你犯了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4i283249p4.html
日本社会也是建立在科学与实践基础上的正确地社会理想和信念,日本社会也是人民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政治制度,也是社会化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日本社会也有革命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日本社会也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实践过程。所以,日本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你反对吗?如果你反对,那请指出,日本哪一点不符合你的定义了?
空洞的定义的好处就是什么都套得上去,坏处也是如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1 1:27:44编辑过]
中国科学家指出:世界将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你犯了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
哪个中国科学家说的?是你吗?
通过研究我发现:社会主义必须是科学社会主义,而决不是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科学与实践基础之上的正确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是人民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政治制度;是社会化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革命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实践过程。
而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幻想的基础之上的错误理想和信念,空想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失败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94476-1-1.html
用当复读机的方式把自己的帖子提上来。我来帮你一把:
日本社会也是建立在科学与实践基础上的正确地社会理想和信念,日本社会也是人民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政治制度,也是社会化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日本社会也有革命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日本社会也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实践过程。所以,日本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你反对吗?如果你反对,那请指出,日本哪一点不符合你的定义了?
空洞的定义的好处就是什么都套得上去,坏处也是如此。
当我们谈某种分配时,总是以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为既有前提的。对于按劳分配也是如此。按劳分配的前提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当我们谈某种分配时,总是以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为既有前提的----我们当然是谈某种制度,某种所有制关系的分配!
对于按劳分配也是如此。按劳分配的前提就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许多生产工具为每一个人支配。他们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主义个人的一切产品是他个人专有的,因而是他直接使用的产品。当然他们的生产方式是“公有制”,即他们的生产资料或者说他们的个人产品是社会生产资料或总产品的一个直接构成部分。
所以,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要有理论根据,不能胡说,甚至敢于否定一切规律的规定性。
其次,说社会主义个人,或者说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这不能不是非常可笑的经济学笑料!让一切非科学愚见见鬼去吧!
对于按劳分配也是如此。按劳分配的前提就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许多生产工具为每一个人支配。他们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主义个人的一切产品是他个人专有的,因而是他直接使用的产品。当然他们的生产方式是“公有制”,即他们的生产资料或者说他们的个人产品是社会生产资料或总产品的一个直接构成部分。
请问,1,“按劳分配的前提就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一句话的出处在哪里?是你个人自创的?还是从马恩著作中引用的?如是引用,请答复文章的篇名和卷次、页次。
2, 你帖子里所说的来自《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的一段话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的那一章、那一节的原文作为依据的。请写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学习。
经济求道者 2008-10-23
我们首先来看《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论述:
“共产主义……破天荒第一次自觉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做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产主义实际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马恩选集》第77-78页)
这里明确说明,无产阶级的公有制只是变革方式,通过它所建立的新社会是个人支配生产资料的社会形式。
(2)再次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即公有制只是变革形式,而不是新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这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马恩选集》第一卷第40页)
(3)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完全立足于个人生产发展的社会性质:“通过共产主义所建立的制度,它排除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因为现存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住的产物。”(同上书第78页)
再看《资本论》,这里引证的是法文版:
“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占有,是这种仅仅作为独立的个体劳动的必然结果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变化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
当然,作为个人劳动的目的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集体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比较起来,必然要有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努力和痛苦。前者是少数人剥夺群众,后者是群众剥夺少数剥夺者。”(法文版《资本论》第826-827页)
你们长期不能看懂这些阐述,我得给你们解释。从第一段看,显然,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共同占有,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只能是重建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其次,个人所有制这一经济范畴在马克思的社会科学里,从来就带有公有制的性质。这一点我不作解答了,麻烦你们读一下我的曾贴的文稿——从〈宣言〉等著述看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结论。
说人类新社会形式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经济学的笑话吗?
在这里,我可能说无产阶级的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显然,人民群众剥夺少数人剥夺者的阶级社会形式,怎能是新的人类社会形式呢?
共产党宣言说得也清楚:
“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它自己的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同上书同页)
显然,无产阶级公有制不是代替旧社会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
我想你们现在应该清楚了。
社会主义生产居然不是个人的生产,是代表们的生产,亏得你们想得出来!
“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这里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指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而不是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已经指明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
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社会生产的共同占有生产方式,也即集体生产方式,怎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如此结论,也就不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了!
理论家们学习如此不认真,这就是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