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181 12
2005-04-01

许多网友问,数学与经济学什么关系,数学不好能不能学好经济学,像我,对这类重大的问题当然是无法回答的,硬要回答,也只能是泛泛而论,有签于此,有人反对再谈数学与经济的关系等问题,个人觉得是次优的选择。要是能把这两者的关系谈出新意,并有所启发,就像谈效用、偏好、政治等等难于谈好的问题一样,也是值得大谈特谈的。我的数学与经济关系谈,希望大家看了不认为是泛泛之谈同类。

A,数学上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变量;可以理解为一个特定的数字,比如5,比如0.5,比如根号2,也可以理解为表示一个数字的字母,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多项式,可以理解为一个点,一个矢量,比如在解析几何中,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平面图,一个多维图,一个函数关系等等,这要视具体的运用场合而定。要是你没能作这种广意的理解,那么你的数学思维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转谈经济学中的A,比如“经济人”,经济人是一个假定,是经济学在逻辑自洽而作的一个公理式的假定,(周其仁是用稀缺这个假定的,在我看来,一样的,没啥差别)在没更好的假定之前,只得用它了。它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在约束(稀缺的表现)条件下收入最大化,对偶问题是约束条件下成本最小化,说的是同一件事。收入,和A一样又要作广意理解,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可以是金钱、房子、钻石、白菜、可信、能力、安全、威望、尊重、理解、支持、创新、正义等等,这样,你才能对经济学现象在一个概念下作更广的解释。一个帖子中,贴主认为说出了自认为是对的说法,而可能得罚某某人,他就认为他的行为不是“理性人”行为,看样子作者没对收入作广义的理解。

汪丁丁说,说是从A=A这些常理性逻辑出发的,所以我们大家才能听得懂,像有些政治、伦理、道德等东西,因为不合逻辑,所以,我们不能客观地说服对方,我们提倡有理有据的讨论,也据以此。不是我们的道德水准特别高。像A=A这样的例子,比如MV=PQ,从这个恒等式出发,弗里德曼就提出了有名的币量理论,当然,约束也是有的,但基础就源于此。经济学上需求这个概念,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人们所有选择行为,而价格可以广义理解为成本,而成本一定是在一定约束条件,比如竞争、制度等下的成本,这样,需求定律就有非常广泛的解释能力,关键是观察清楚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约束条件,张五常甚至夸张地把经济学理解为一个需求定律,我看是有道理的,问题是你怎么样作广义的理解和运用,像张五常就用这个概念和定律,提出了分成合约下人们行为,解释了价格控制下租值消散等等前人没有解释的重要现象,所以说他的文章可以传世。

如果作这种广义的理解,那么,成本与收入也是同一个概念:价格是成本的一种,价格都都是相对的,成本也都是相对的,对解释现象而言,可以把成本理解成最高项收入除以选择项收入,很简单,但很好用。举个例子,你一小时谈心收入3,看书收入2,上网收入1,那么你谈心的成本是2/3,看书成本是3/2,上网成本是3/1,当然选择谈心了,另外,从这个角度看谈心收入下降,就意味着谈心成本上升(分母增大分式值减小),谈心收入增加,谈心成本降低(分母减小分式值增大),你选择项外的收入和成本可以作相反理解,这样就可以把收入和成本统一起来了。在这一表达方式下,比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定律,你就可以这样表达了,成本小的,是你的优势项目,当然,另外一个肯定是你的无优势项目(由分数性质决定,一分式值大,倒数必定值小)。

有位网友跟帖问:“请问收入的单位是什么,即这里的1,2,3的计量单位?

暗含着收入可比的假定。可是不同种类的收入可以比较大小吗?有同一性吗?”

我认为他可能不太了解阿尔钦创建的UCLA关于度量的传统,此传统认为,所有的度量都是主观的,在选择之前,我们不知道谈心、看书和上网的收入,是你的选择说明了你上述行为的收入,是你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先有一个各项选择的收入预期,然后,你作了选择,我们是从你选择的结果看到你关于谈心、看书和上网在你“心目”中的收入的。

数学对加深概念一般性的理解大有帮助,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数学学得好,对学习经济学有比较优势。张五常、周其仁等人认为,我国做实证研究的人,有的虽然看到了重要的约束条件,但由于一般化能力不足,他的理论就缺少价值,像我在书评里大加推崇的朱锡庆,虽然深入观察解释了许多有趣的经济学现象,但也缺乏把他的解释一般化的努力和推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 19:21: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4-2 10:32:00

数学是一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能区分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能区分开数学表达的概念与自然语言表达的概念,就可以了解数学的作用了。

经济学可以由数学语言写成。许多其他学科也可以这样。

数学语言不算完美,但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完美。如果自然语言比数学语言完美,为什么那么多“搞经济”的人愿意采用数学语言?如果数学语言对于你搞经济来说很“不经济”,你又何苦“逆效率”行事,勉为其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11:27:00
如果你想与那些无聊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玩经济学GAME,你就不得不要掌握高深的数学工具,要不然他们会拿你不懂的工具来欺负你。如果你想研究现实的经济问题,做一些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事,你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工具,确实有助于自己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必要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11:35:00
“如果自然语言比数学语言完美,为什么那么多“搞经济”的人愿意采用数学语言?”此话有理,数学在表达的清晰和推理能力上的确比文字强,要是用来描述具体的事实,那么文字还是的优势的,数学符号的意义是要用文字来说明的,所有思想都来源于现实,能具体表达现实的语言都是好工具,没内容、思想的工具都不是好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22:42: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5-4-1 18:11:54的发言:

数学对加深概念一般性的理解大有帮助,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数学学得好,对学习经济学有比较优势。张五常、周其仁等人认为,我国做实证研究的人,有的虽然看到了重要的约束条件,但由于一般化能力不足,他的理论就缺少价值,像我在书评里大加推崇的朱锡庆,虽然深入观察解释了许多有趣的经济学现象,但也缺乏把他的解释一般化的努力和推广。

练习数学工具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一门数学语言。这种训练对于建立经济学模型也很有帮助。这种训练可以帮助你掌握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出那些是重要因素,那些是可以忽略的的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 23:26:00

可是也有人提出中国的某些经济学家经常拿数学工具将自己妖魔化,即其实未必很复杂或者根本不必要很复杂的东西却要用成堆的数学公式来显示自己的水平之高,这些当然是一些争论,我只是听说而已

当然我也挺数学老师说过,数学的目的不是要复杂,看来高深,反而是简化,掌握更深的数学是要简单化,就像如果你小学用数学等式解答应用题目,要繁琐的关系和推倒,可是如果引进了方程,问题就大大化简了,最后的把书读薄才是目的,动不动拿数学书来糊弄人的大多都是没到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