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64 5
2007-04-09

大学生为何沦为大白菜

报载,今年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局势很严峻。

中国官方的数字称,2007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以上。按照去年3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比例推算,今年如果仍有类似比例的待业率,那就会有180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180万受过大学教育的社会闲散人员,也会连累那些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篇报道引述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一位大四学生的话说,她所学的专业目前试用期600元、正式800元的薪资很普遍。

据说,这种薪资水平,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相差无几。一些求职的大学生因此自嘲:我们已经沦为按堆儿论价的贱卖大白菜

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30周年。短短30年,中国大学生便从天之骄子跌为街头大白菜,正应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咒语。问题是,中国大学生究竟是怎么在一代人期间就完成了这一惨烈的跌落过程的?

能够想到的原因至少包括:

一、大学扩招:30年前,中国只招了27万名大学生,去年,中国却招了500多万大学生。

难怪有人说,你要是非要把大学生当成大白菜来生产,你也不应该抱怨大白菜卖不出大龙虾的价钱。

二、就业市场不景气: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今年两会期间说,今年中国城镇新增的求职人员将有2400万人,但最多仅有一半人(1200万人)的就业需求能够通过新增职位和自然减员得到满足。虽然田成平谈的是总体就业状况,但僧多粥少的总体供需状况,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喝粥成功率。

三、农民工大军在薪酬方面的拖后腿能力:不要以为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没有可比性,因为新增的白领职位远远低于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所以,不少大学生退而求其次,转而争抢蓝领职位。香港凤凰卫视最近一期有关内地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节目,就采访到了不少为富人当保姆、当家佣的大学毕业生。

也许有的大学生不服气:大米粥喝不上,咱还喝不上稠点儿的小米粥吗?但排队等小米粥的不仅有城市的蓝领工人,还有阵容庞大的进城农民工,难怪大学生们即使等到了小米粥,也会发现其实是汤多米稀。

四、中国老板们过于吝啬:在国际上竞争劳动力的廉价优势,已成为中国老板们的思维定势,如今他们在国内也竞争起这种优势来了,而且把这种竞争从蓝领职位扩展到了白领职位。

但中国财经评论家袁剑认为,这不是竞优,而是竞次,并指出了造成这一竞次现象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中国,劳动力被当做一种纯粹的自然资源在使用,他们既没有集体谈判工资的权利,更谈不上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规的各种社会权利(福利、保障等等)。作为分散的个体,在与资本的博弈中,他们的工资便成为所有成本中最容易压缩的那一部分。

袁剑还提供了几个数据:从1950年到1980年,日本的工资追上美国用了30年;而从1978年到今天,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将近30年,工资却只有美国的 4%。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

面对大学毕业生急剧贬值、甚至不出去的局势,许多好心人纷纷出主意,当然,主要是劝说大学生降低自己的售价心理预期: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在大城市扎堆儿,不要瞧不起体力工作,不要过分计较起薪的高低,等等。

这些话其实都没错。说到底,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也受供求规律的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商品,大学生与大白菜相比,确实也没有太大的不同。中国大学生产的毕业生太多,大学生自然会跌价;反过来说,如果市场上大白菜奇缺,大白菜也未必不会涨价。

举例来说,我在英国伦敦和加拿大多伦多都住过,这两个城市的大白菜就比其它很多种类的蔬菜贵。原因是,这两个城市都有人数不少的爱吃大白菜的华人,但西方国家却不生产大白菜,英文中甚至没有白菜一词,万一提到这种蔬菜,就用中国卷心菜Chinese cabbage)来代替,而这两个城市的超市所销售的大白菜,都是从遥远的东方运过来的,所以价格奇贵。

但话又说回来,人毕竟不是物,区别在于:大白菜不会攀比,不会埋怨,不会造反,但人却会。大白菜供过于求,只能按堆儿贱卖,但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却不能按堆儿贱卖。西方的原始资本主义,过渡到今天这种制定了工会法、最低工资法等保障雇员权益法律的人道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劳动力这个会攀比、会埋怨、会造反的特殊商品被贱卖时,不仅会跳槽换工,也会消极怠工,甚至积极罢工;马克思主义尽管有着种种缺陷,但仍然在西方人文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是因为马克思的著作集中研究了劳资之间这种独特的互动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个老板来说,只有你给雇员以体面的薪水和尊严的待遇,你的雇员才会有归属感,才会为你创造更大的价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占社会主体的打工者在维持基本生存之外仍有一定的余钱,这个国家才不必天天担心经济发展缺乏内需、缺乏后劲,只有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大学生不再像大白菜一样被贱卖,这个国家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再回到《中国青年报》的那篇报道,我发现,它的小标题是一幅对联:《企业英才难觅,好将难留;学生走马观花,不断跳槽》,大标题则是个问句:《大学生超低薪到底害了谁?》

我也试着给个答案:直接受害者,大学生;间接受害者,企业;最终受害者,社会。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9 15:47: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9 15:54:00

[讨论]

大学生超低薪”现象到底害了谁?
来自中国青年报

企业英才难觅,好将难留;学生走马观花,不断跳槽。

  3月23日一版刊登的《大学生做足疗工是不是浪费人才》,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人们在对大学生做足疗工是不是浪费人才进行讨论的同时,也在关注用人单位“超低薪用大学生”这一现象。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超低薪”现象到底害了谁?

  大学生难道就这么不值钱

  如今正值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一位姓吴的大四学生说,她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不愿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招聘会,她所学的专业目前试用期600元、正式800元的薪资很普遍。

  “在学校不租房、不付交通费都需要500元的生活费,这么点工资让我们怎么过活?”她无奈地说,“但我们班很多人都接受了,就业压力太大,没办法!大学生毕业去当足疗工也就没什么稀奇了。但是大学生难道就这么不值钱?那耗尽家里存款上大学还有什么用?”

  新疆财经大学的张晓伟在人才招聘市场上泡了好几天了,但没找到一份令他满意的工作。“工资开得太低了,心里实在不平衡。没想到上了4年大学出来,收入还比不上厨师。读书真的无用了吗?”张晓伟说,他的一个中学同学毕业时没考上大学,上中专学了厨师专业,现在在一家酒楼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过去是自己笑话人家不好好学习,现在是人家笑话自己。

  去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李晶到现在已经换了3份工作。她说,超低薪的结果就是让人无法安心在一个地方工作,一有好的机会就想跳槽。“和自己想法一样的大学生有很多,大家毕竟要吃饭,要生存。”

  面对目前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现实,专业难对口,好工作又要求经验,一些大学生只好接受低薪、低保、无门槛的工作。

  李晶说,超低薪的直接受害者是大学生,这让很多学子对上大学后的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并对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产生怀疑。

  面对这种就业现状,有人提出疑问:“低薪普及化不仅使大学生难找自信,也让企业陷入用人误区,长此以往,对社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可避免,究竟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企业:现在的大学生太浮躁

  李莉在一家投资顾问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她告诉记者,现在许多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给大学生开的工资极低,要求还很高,这种投入与产出不平衡,倒让许多企业沾沾自喜,自以为“打着金算盘”。

  “其实不然,同时也害苦了我们!”做短信业务的黄经理哭丧着脸说,“去年为了开展短信业务,我招了几名业务员,基本上都是这两年毕业的大学生,提供月薪为800元+提成(跑不来业务只发400元)。”

  这些大学生刚来时意气风发,发誓要干出个名堂来,可一个月过去了,他们没做成一单业务,反倒集体辞职了。

  “对他们的工作态度,我们很不满,他们没啥吃苦耐劳精神,点一下动一下,有的连怎么开口说话都不会,真不知道大学都是怎么上的!”

  “虽然对他们有这么多的怨言,但最后想想,我们给这么低的工资,怎么能期待他好好给你干?”对大学生的集体离职,黄经理也能想得通。

  “虽然物价在不停地上涨,但近几年工资都没什么变化,反而往更低的趋势发展,员工连生活都不能保障,企业怎能奢望员工对其忠诚?没有稳定的团队,企业又怎能兴旺发展?”李莉女士说。

  一家拍卖公司的招聘人员说,虽然不排除部分企业为取得最大化利益不断压低工资的现象,但既然低薪有人能接受,就说明其合理性。毕竟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属于普通劳动力资源了。

  如今,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都很务实,他们纷纷表示工作太难找,有个地方呆着总比没有强,先就业再择业。想法虽好,但受此观念影响的大学生却少了许多闯劲。

  乌鲁木齐市新世隆商贸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辜经理发现,现在无论是招前台销售人员还是后勤人员,都有大量大学生趋之若鹜。令辜经理难以理解的是,在应聘时,有的大学生还会说:“我刚大学毕业,什么也不懂,只要包吃包住,给多少钱都行。”

  “明明可以对自己要求高一些,但许多人没有那么做”,辜经理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生缺少自信,少了过去大学生那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豪迈,变得浮躁了,从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这一切和社会对待大学生的态度有着直接关系。

  上学无用论重新抬头

  企业英才难觅,好将难留,学生走马观花,不断跳槽,大学生低薪普及化,这些带给社会的只是大学生难得高薪、用人单位难留人吗?

  答案是:远远不止如此。

  “如今在部分大学生以及中学生中又兴起了‘上学无用论’,这对学生受教育极为不利。”从事中学教育工作20余年的郭来清认为,大学生低薪现状不仅对大学教育体系构成了强烈冲击,还对初、高中学生的受教育观、择业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初三年级学生蒋玉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她说:“现在受过那么多年教育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我还不如初中毕业去学个技术,现在技工一个月都能拿两三千,说不定到大学毕业的年龄都已经是小富婆了呢!”

  “现在我有好几个朋友都不太想上大学了,觉得没什么用处,这样反倒能为父母省一大笔教育投资呢!”蒋玉笑着说。

  “工资水平应该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长期不和谐下去,必然激化更大的社会矛盾!”郭来清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4 07:40:00

整個社會都陷入這種浮躁的心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4 09:10:00
社会问题,还好我找到了份工作!但即使收入还不错,想想时下的房价,物价.....哎估计日子不会好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5 18:44:00

毕业人数太多,供给太多,而企业要的人数却相对不多,即需求不多,所以大学生的均衡薪酬必然要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6 20:30:00
浮躁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