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重农轻商的封建统治理念似乎矫枉过正.从远古时期以做官难,从民易的中庸哲学里就已经能看出其实是对农业和农民的责任的非依赖性.真正的重农其实是一种安抚政策.正向文章中提出的:农民自己都把自己看的比城市人要低.
其实重农和现在的经济中心真正的意义是重视国之根本.国之战略!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经济发展速率远比要农业经济要高的多.但是其风险系数高和极度不稳定以及没有健全的发展的体制(比如说中国股市、金融监管等)还必须要农业经济的支撑。但是这种支撑我定义为:隐性经济(抽象经济)。相对应的显性经济(具体经济)受关注的程度大大的超过了隐性经济。就好比一个农村家庭出来一个清华、北大、人大著名学府的高材生。他在村子里的关注程度(显性经济)远大于他的父亲、母亲(隐性支撑经济)。从人性角度同样可以看出:人对希望想象中的东西的关注远大于现实中的东西。
城市与农村的这种差距是历史的原因,不平衡理论也同样证明发展的空间正是这中不平衡之间的距离。
问题是如何发展以及发展到什么状态才是科学的、实际的呢?我想现在国内任何一个学者和领导人也不可能做出明确的答复。因为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灯小平等一大批思想伟人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中寻找答案。所以我想说:望前程光明一片,然脚下仍需路漫漫!
农村要想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思想素质和知识素质。特别是农村干部素质尤为重要!如果这第一关打不开!想在农村改革中寻找出路!不可能!根据我2002——2004掌握部分农村改革进程材料(暗查)来看:22.7%的改革问题勉强得到解决。但是,要改革首先要该的是人!就象中过红军如果在执政思想路线不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2万5千里长征谁敢言胜!而现在农村问题的改革上关键是人事体制的改革!只有选好改革的人员武器才能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有所作为。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是必须的,但是人心理的差距不应该是在国家体制的被动下产生的。城市离不开农村,但是农村不一定依赖城市。但是,国家非二者结合才能存在。所以,我想对所有城市人说:我们既不忘本,又要服务与本,要让自己的价值在国之本实现!”我还想对农村人说:“我们更应该看得起自己!又要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