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案例库
10513 26
2012-10-09

前情提要

   

    徐沛欣曾为了压制竞争对手的诞生,以非常低的价格出让股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红孩子没有正面竞争对手。但红孩子恐怕没有想到,这么做除了让自己更被动意外,既防不住新生代,也躲不过老狐狸。

            

半路杀出个“孩子王”

        

   2007年,红孩子对外宣称孩子当年的销售额可以突破6个亿。同行们的眼热之情当然溢于言表。看好这个行业的,也都开始纷纷摩拳擦掌打算冲进来分一杯羹。

“穷小子”出身的红孩子幻想着通过廉价的股权出让换来VC的长相厮守,看似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他第一个防不住的,就是这个“富二代”——孩子王。

               

    “孩子王”是五星控股集团旗下的公司,1998年就存在了,注册资本就两个多亿。

    五星控股在红孩子红透半个行业的时候,开始注意这家企业,但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母婴童用品零售市场,聘请了专业公司进行市场调研,还到国内外进行了多次考察。

    母婴童这个市场实在不是一个“围城”,围在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围在城里的人想冲出去,而是围在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围在城里的只有红孩子想冲出去(因为当时看到红孩子火了,乐友等新兴企业也都被VC追加了大笔投资打算在母婴行业挖掘更大利润)。因为母婴童用品这个行业容量太大了,市场规模接近10000亿元,每年保持着20%左右的复式增长,红孩子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抢占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先机。但红孩子在这个市场上还没站稳,就打算向其他行业做多元化延伸了,这让在其他行业出身、打算向母婴市场进行多元化延伸的五星控股很是兴奋。

    于是,在红孩子颓势初现的时候,孩子王含着金勺子来到了这个世上,准备抢红孩子的饭碗。

    2009年底,孩子王在河西万达广场开业的首家旗舰店,经营面积6000多平方米,号称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母婴童主题MALL”。

    不仅如此,孩子王在诞生之时,就放出话——孩子王计划投资3个亿,5年打造50家母婴童主题MALL和若干速购店。

    这个时候,Cas翻出之前的文章《红孩子之殇(1)——市场细分成就曾经的红孩子》,五味杂陈。

    如果红孩子知道,中国当前的母婴童用品零售市场的行业结构,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上游的供应商超过4万家,包括很多有意开拓国内市场的外贸企业,下游的消费者也非常庞大,尽管门店数量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是规模不大的单店,没有体量较大的连锁门店,存在着被整合的机会;

    如果红孩子知道,80后新妈妈的特点是:“求优性、求便性、差异性”。她们对购买孩子所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已经跑到目前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前面,他们的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

    如果红孩子知道,“80后习惯网购”,而自己只是成功地树立了一个细分市场的旗舰,而更多电商企业和零售企业都虎视眈眈摩拳擦掌……

    红孩子的创始人们,还会关起门在屋里争辩“到底上电商还是多元化”这样的问题么?

很可惜,徐沛欣们并没有细致的市场调研,更没有深入的消费者访谈,对需求的概念化,是红孩子自己套牢自己的第一根绳。

    孩子王还有一项是红孩子不具备,也没打算具备的,那就是实体门店。一直以来,实体店就像硬币的两面,看重的就把它视作发展的基石,不看重的就当做累赘。但Cas认为,对不同的产品,尤其是当前国内的电商和目录销售中体验式营销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产品都需要实体店的配合,产品展示、使用说明、售后保障,实体店都比单纯的线上销售和目录销售更具优势。

    有电商大鳄自己说,维护实体店的成本如何如何高,其实他更清楚大仓的存货、退货、次转良的费用和信誉危机会带来怎样的成本。

    所以说,实体店这东西,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开得起,开不起的问题。

    孩子王一问世,就打出“门店+直购手册+网购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娘家”五星控股做电器零售的经验全力打造,让内部已经不稳定的红孩子顿时矮了半截。但初出茅庐的孩子王,并没有引起红孩子太高的重视,毕竟这时候,红孩子还顶着“世外高人”的光环,坐着行业第一的宝座。

    盲目的乐观,没走稳就想跑的欲望,是红孩子捆绑自己的第二根绳。

            

淘宝京东争相涌入

        

    如果说,红孩子的成长过程,被孩子王当做前车之鉴的话,当当和京东这些电商大佬们,更是瞅准了红孩子自暴自弃的档口,也来夺这块刚出炉还热气腾腾的蛋糕。红孩子这回应该坐不住了吧。

    2010年上半年,一句“80后习惯网购”让京东首先杀进母婴市场;半年后,C2C大鳄淘宝也发布了母婴平台,正式抢夺市场份额,这也使得原有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当当网更不甘其后,当当的母婴用品平台一经推出,月销量迅速达到3000万以上,超过了红孩子线上母婴业务。而此时,尽管红孩子沉浸在目录销售的成功中,但redbabycom.cn网站已经存在了5年,目录销售带来的营收就快走到下坡路的谷底。

    当时,有记者问到对于淘宝、京东杀入“领地”是否威胁自己时,红孩子CEO徐沛欣表示乐观,他预计2010年,公司在母婴市场仍可做到13亿元。 “说到底在母婴市场主要是线上与线下的竞争,淘宝、京东参与进来可以一起将蛋糕做大。”

    事实上——

    你吃,或者不吃,蛋糕就在哪里。

      

    Cas不知道徐沛欣是不是当真这么想,但他对这块蛋糕的不珍惜,倒是真的,因为这个时候红孩子已经在转型做综合B2C了。但这个节骨眼上电商大鳄们蜂拥而至,真心不是要把你的蛋糕做大,而是要把你的蛋糕切走,如果捎带着能把你眼前碟子里这块也带走就更好了。

    这一年红孩子的营收,对外宣称也只有10个亿。

    以当当为例,当当网取得母婴品类成功第一个理由是上市后资金充沛,综合性B2C的流量、用户规模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母婴产品,对母婴品类的投入获得回报。看一下ALEXA的对比,可以明白当当网迅速超越红孩子的原因了(当然,尽管对当当这个纯网上平台来说是网上销售的超越,对红孩子,却是全部销售额上的超越)

11.png

   

    当当的野蛮生长,虽说账面有一些亏损,但是流量急剧增加。如此悬殊的流量差距就是制胜的关键,并且差距还将越来越大。就说多美滋1期奶粉的价格,当当网比红孩子还便宜1块钱。与电器、图书领域血肉横飞的价格战相比,这对当当网来说,诱惑已经相当大了。

    于是,当时才扔了5000万的VC们坐不住了的,徐沛欣靠边站后,红孩子的商标被透支,盲目的做大,也让红孩子的硬件服务也捉襟见肘。尽管红孩子也搭建了自己的呼叫中心,但综合B2C网站在物流、仓储等方面强大的优势,在竞争中让显得渺小的母婴垂直站显得不堪一击。

    同时,红孩子格外看重的电商平台上,公司的负面消息频传。先是有人在论坛爆料红孩子的服务有问题,然后有孩子王在论坛里打起了广告——

    “有没有用过的,谁知道孩子王好,还是红孩子好啊?”

    “红孩子没用过,孩子王倒是一直在用,感觉不错。”

    “孩子的××都是在孩子王店里买的,挺好的。”

    然后京东跟各大母婴知名品牌签约,打算建筑供应链行业壁垒,并基于用户消费特点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进而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推荐,要实现线上 “啤酒+尿布”的精准推荐。

    之后,电商大佬大打价格战,降价风潮卷走了大量消费者,捎带着把红孩子吹成了重感冒。

    ……

    此时的红孩子还有什么优势么——

    品牌?电商大鳄们的老字号肯定更让人感到信任;

    价格?成年的企业比幼小的公司更擅长价格战,稍不留神,小公司就血肉横飞、片甲不留;

    产品?只顾做市场而忽略了整合供应商的红孩子也没有牢固的供应链壁垒和杀价能力;

    服务?焦头烂额的VC们已经没什么心思考虑服务能留住谁了。

               

    红孩子在竞争中的失利,首先是没有市场调研认清行业潜力,急功近利地多元化,放弃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领地,才给了竞争对手猛攻的机会;对市场的盲目乐观和对竞争对手的低估,造成了市场份额迅速被抢夺,品牌植根的土壤越来越贫瘠;管理层的不稳定和VC的控制更是雪上加霜,才有了最后的墙倒众人推。

         

    最后Cas一直认为,做企业也好,做品牌也罢,要先用一根针探土(细分市场),再用一把锹挖坑(相关多元化),挖深了种棵树(品牌),树根继续往下伸(本源市场),才能枝繁叶茂(非相关多元化)

                     

                  

【案例中涉及到的名词解释】

      

1. 体验式销售

通过客户感官上的体验,对产品有全面的认识,以达到销售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让顾客感到产品用心,服务态度好,问题解答的清楚,购买到的更合适。在我国当前电子商务的科技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许多产品的购买都还需要体验式销售,最典型的就是眼镜。

            
2. ALEXA
ALEXA是一家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网站。以搜索引擎起家的ALEXA创建于1996年4月(美国),目的是让互联网网友在分享虚拟世界资源《NNT流量》的同时,更多地参与互联网资源的组织。ALEXA每天在网上搜集超过1,000GB的信息,不仅给出多达几十亿的网址链接,而且为其中的每一个网站进行了排名。可以说,ALEXA是当前拥有URL数量最庞大,排名信息发布最详尽的网站。

               
3. 啤酒+尿布
这是交叉销售的经典例子。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里,尿布与啤酒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商品居然摆在一起,这一奇怪的举措居然使尿布和啤酒的稍量大幅增加了。这是因为美国的妇女通常在家照顾孩子,所以她们经常会嘱咐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为孩子买尿布,而丈夫在买尿布的同时又会顺手购买自己爱喝的啤酒。这个发现为商家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 本案例来源:人大经济论坛案例库《战略管理》子库

试用案例库的老师,可以直接
https://bbs.pinggu.org/z_anli.php?action=view&gid=7182

尚未申请案例库免费试用权限的老师,请看这里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52249-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9 14:00:23
      正如《谁动了你的奶酪》所表达的那样,一个公司的经营,不能只停留在求生存的阶段,而必须始终保持一种竞争的状态。市场在不断地改变着,有人不断地拿走我们的“奶酪”。决策者传统的思维模式严重的制约着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也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      
      有一点,我不太赞同Cas拿当当和红孩子比较。说下个人看法,一,当当是开网店的,单方面的拿访问量进行比较,似乎不能说明什么,二,当当是靠书店起家的,虽然现在经营领域横跨好几个行业,但是还是以图书类为主,其余多是做代理。不知如何拿它和“红孩子”这么一个生产厂商做比较,望楼主解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9 15:03:51
非常经典的案例,楼主辛苦了!对市场缺乏足够的调查把握是致命伤,往深里想其实就是公司高管们自己陷在了自己的蓝图里。仅凭一人之力是很难洞察全部机遇与风险。希望公司的高管们能够听四方言而辨明自己道路。即使别人的意见不准备采纳,听听也是可以作为决策参考以降低风险的。现在看来不是风投要了红孩儿的命,而是这个孩儿整天是自己想、自己干,一点也不去想别的孩子正在玩什么、将要玩什么,结果自己要了自己的小命。想起当当网李国庆夫妇也曾遭遇资本引起的控制权危机,但是他们向资本证明了他们可以为资本逐利,最终保住了控制权。资本嘛,只要你向他们证明你还能掌控局面,还能帮他们攥,他们是不会要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9 15:05:48
2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9 15:07:46
恋lian丫丫 发表于 2012-10-9 15:05
2在哪里?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673291-1-1.html
这里呀,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9 15:48:04
很多情况 不是能够事先预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