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face=宋体>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FONT>
<P><FONT face=宋体>李荣田</FONT></P>
<P> 列宁说:“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中国经济学界研究黑格尔逻辑学的人很少,所以理解《资本论》第一章的人也很少。正因为这样,“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两个概念成了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两个谜。为了让不研究和不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人也能弄明白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现在我用不受黑格尔逻辑学影响的表达方式阐释这两个概念:</P>
<P> 一、商品二因素</P>
<P> 1、使用价值</P>
<P> 使用价值是配套供给的物。人类在消费中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类需要阳光、空气、水、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等等。世界上如果只有其中的一种供人类使用的物,人类是不能存在的。如果人类不能存在,那唯一的一种供人类使用的物也就不能成为使用价值。设想,全世界的人都去生产皮鞋,谁也不去生产食物,人都饿死了,皮鞋谁穿?皮鞋没人穿,还能叫做使用价值吗?</P>
<P> 2、价值</P>
<P> 价值是反配套的劳动产品。在商品经济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有一种反配套的行为。细心观察商品的生产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产品是否正好符合配套供给的要求,他只想他的产品能换回多少别人的产品。这种只考虑能换回别人多少产品而不考虑是否符合配套供给要求的生产,是一种盲目的生产,我们可以称作“反配套生产”。</P>
<P> 二、劳动二重性</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FONT>、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P>
<P>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分工劳动。由于使用价值是配套供给的物,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必须是“分工劳动”。劳动不分工,产品就配不上套。</P>
<P> 2、形成价值的劳动</P>
<P> 形成价值的劳动是反分工劳动。存在于商品经济的经济生活中的物质资料生产上的反配套行为,也就是劳动中的反分工行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8 11:23:0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