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李四:
如果我们把通货膨胀理解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那么金属货币时期是可以存在通货膨胀的,也可以存在通货紧缩.在一个一般均衡框架下,可以证明,黄金或者其他贵金属的价格也是由生产的边际成本所决定的.由于不同时期黄金的生产工艺,发现矿藏的品质以及对货币需求的不同,生产黄金的边际成本可以不同,以黄金标价的其他商品价格也可以不同,在某些历史时期,这种波动甚至有可能非常剧烈.比较典型的案例是17世纪的西班牙和16世纪的明代,通货膨胀率在某些年份甚至超过5%.前者是由于美洲金矿的大量流入,后者是由于贸易的长期入差.
大卫休谟在《论贸易差额》文中论证了著名的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在休谟的时期,现金指的就是黄金.
但美洲黄金的发现和大量流入欧洲是在16世纪,在此之前的15世纪,由于贸易的发展和金矿的相对不足,困扰欧洲的主要难题是通货紧缩.
诺斯的文章我没有看过,我个人的看法,13世纪欧洲的通胀主要原因是因为大致不变的金属货币量,但战争和瘟疫却导致了产出总量的大幅下降.
另外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我认为欧洲15世纪的通货紧缩导致两个特别重要的结果,一个是金融机构的大幅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创新,这个变革的背后恰恰就在于金属货币量远不能满足交易的需求。另一个是对新世界的探求,大航海的最初经济动因就是要寻找东方的黄金。
这两件事情的实际后果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
中国早在宋朝就产生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原因也是因为通货紧缩和钱荒。最终由于政府将纸币发行权收归国有造成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而最终作罢。在早期的欧洲,纸币却是以银行券的形式主要由私营金融机构发行。
这至少说明,在极权政府时期,货币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效果甚至优于政府提供。
================
既如此,何必说“这话是你曹国奇说的,可不是马克思说的……”挑起混战呢?
如是指责我说的违背马论的原旨应换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