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054 12
2007-06-03
<P>外国经济专家一直难以想象和理解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彻底奉行凯恩斯主义.凯氏认为:有效需求=C+I,只要提高这两方面,则经济高速发展就没有问题.</P>
<P>在中国现在的"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经济伦理观及配套的政策体系诱导下,投资额高居不下那是必然结果.作为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中国,由于制度原因,C对I的约束几乎是不存在的,这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想学习中国这样实践凯恩斯主义所不具有的外部条件.</P>
<P>西方传统经济学的信条,就是只有能满足消费的投资,才是有益的,才能够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凯恩斯把它反过来分析: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有投资,就是有益的,就能增加GDP.而中国的发展告诉大家,投资永远是不足的,试想以下,如果3000万盖个大楼门或者5000万炸座山修个刘邦像都是有效需求,那么还担心啥资本过剩呢.</P>
<P>我们唯一担心的是,这样一来,投资过度影响国民福利,因为中国的投资方向,并不受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制约.这种发展方式的优劣,短期内还难以评价.</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4 06:45:00

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我目睹了下列几项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资:

一项为徐州市区的三环路建设,当时为解决104国道穿越市区,造成市区道路时常堵塞问题,由市政府主导,部分向群众集资,部分贷款,部分财政投资的方式建成了三环路,该项目由当时的市委书记李仰珍挂帅,市长王希龙主持工作.王市长毕业于财政金融系,是理财好手,为融通更多的建设资金,后来,市政府将三环路的收费站的一定年限的收费权卖出,据说扣除建设费用,还有盈余.这项投资,就以西方经济学的投资理论,也是有价值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4 7:17: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4 07:16:00

我目睹的第二项投资,是铜山县柳泉镇乡村(水泥)公路的建设.该项工程,由在此任书记八年的王培民主持.该镇从前为铜山县较穷的乡镇,县财政的拨款有限,完成此项建设的困难可想而知.但该镇不但完成了这一建设,而且路修的标准很高,全部为水泥路面,该镇现已成为该县经济较强的镇.

该项投资,从商业经营的角度看,是划不来的,因为它无法变现,似乎也永远收不上来投资.但该项目具有巨大的外部经济效益,如果我们将该镇看成一个企业,把税收的增长看成纯利润,则我们发现该项工程的投资与税收的大幅度提高,有很高的关连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5 6:29: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4 07:27:00

我目睹的第三项投资,是由徐州市政府的一个部门主导的,在市区建设的"世界奇观"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既没有商业效益(无人问津),也没有外部经济.最后,由市政府出面,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奇观"全部砸掉,改成运动场所,交体育局办公使用.

该项目从建设到改造,共创造近5000万的GDP,实际是损耗了5000万的国民财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4 7:28: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4 07:44:00

凯恩斯在<通论>第五章的开头写到:"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他把这看成是不言自明的经济客观存在,至少也是经济客观存在的主题.但是,我只把他的这一判断,看成是一种伦理观及其相应的制度约束.也就是说,表面看来,西方国家的经济,由于市场化程度高,一切投资都围绕着消费转,但这样一来,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困境:登月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和消费者相关,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5 6:31: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4 17:02:00
所谓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恐怕不是凯恩斯主义吧,恐怕更向古蒙古大军,既漫山遍野、杂乱无章,又洪流滚滚、步调一致,就是逮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砸”什么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