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理人(
http://blog.icxo.com):是谁决定着房价?房地产商?炒房者?政府?都不是,而是广大消费者。
不必用复杂的理论和众多因素解释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只用简单的供需关系来考虑影响房价的因素。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围绕着其内在价值上下波动,但是短期内必受其供求决定。尤其房地产这种大宗商品更不例外。供大于求,价格必跌,供小于求,价格必涨。
住房需求扩大,供给紧缩是我们目前,也是长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长率连续多年在10%以上,城市化率上升也很快,2005年达到43%。观经济的稳定大幅增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改革开放20多年后,进入了城镇居民提高生活质量,更换住房的高峰时期,尤其是这些居民为儿女购房的高峰时期。但是市场并未有相应数量的商品房供应。有资料显示,从1996年开始每年约需要新增600万套房屋,但实际上,除了2004年市场提供了历年来最多的400万套以外,其他几年每年只有300万套左右。供给远远少于需求量的这种现象,房价不可能不涨。
虽然近两年来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大措施调控,但是供给量没有明显扩大,价格不会明显下跌。而且以后随着土地的减少商品房的供应更会捉襟见肘。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以至此,又怎能要求市场不通过提高房屋价格来平衡有效供需呢?
任志强提出过“只给富人建房”的观点,抛开商人的社会责任不谈,可以发现他提出了简单而又确切的经济理论。不难想像,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想拥有自己的房子;一个年收入只有三万元的家庭就要在北京的三四环边上购买套二居室,那么这些人能觉得房子不贵吗?穷人不是不该买房,而且穷人买房应和富人一样受法律保护。可是穷人买不起房,不能总是认为房价高,也应从自己的原因考虑考虑。
在美国以及欧洲,35岁以下的公民很少拥有自己产权的房屋,即使他们能够取得贷款,也要等到大约45岁以后,有了一定的积蓄才基本开始拥有自己产权的住房,45岁以前一直是租房一族。可是我们中国呢?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让我们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都要真真正正的“安居乐业”,为了安心工作就要买房,为了上下班方便还要就近买房,除去个别出类拔萃的高收入者或是家庭资助以外,想想这些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能买得起房吗?就像自己给自己挖个陷阱然后,天天抱怨爬不出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