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讲的“交易费用”,一般就是指单位商品的交易费用。在机会成本意义上,这点无需专门指出。好比利润最大化,当然是指单位资本的利润最大化。
杨小凯的贡献在于将交易费用和劳动分工相结合。但是,他将交易费用定义为交通成本和制度成本,我觉得有缺陷。按照我说的人与人之间的费用才叫交易费用,交通成本就是生产成本。当然,我同意小凯关于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的区分。
 我一般比较同情西方经济学,因此一般对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作较为广泛的哲学性的理解。因此,聂博士说交易费用是人与人之间的费用,说得极是,本人赞同。
  我认为,交易费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所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资源的耗费。按照我的理解,林黛玉一个人在院子里面哭泣,所发生的费用是交易费用,但是你如果没有其它什么原因,一个人在院子赏月,那么所发生的费用不是交易费用,当然也不是生产费用,而是消费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而已。当然,如果把赏月本身看成是生产享受的过程,这种耗费可以视为生产费用。林黛玉在院子里哭泣,其原因在于与众人效失败,比如说与贾宝玉吵架了,因此这种哭泣的资源耗费是一种交易费用,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所引起的。
  张五常先生把交易费用定义 为“一人世界里所没有的费用”,即制度费用。
  但是我以为张五常对于交易费用的定义确实太过于宽泛了,如果这样的话,可以说现实社会中的一切费用都是交易费用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我们能够生产汽车、飞机等产品,但是这样的产品生产费用在一人世界里面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汽车、飞机等在分工以后才出现的生产费用都属于交易费用的范围了。张五常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一人世界所没有的费用”,相当于把分工出现以后才出现的费用都算作是交易费用了。因为事实上,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很多先进的产品根本生产不出来,因此只能通过分工才能生产的那些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张五常的定义,就都是交易费用了。所以说,我认为张五常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一人世界里所没有的费用”,确实是值得商榷的。
  聂博士的发言承认杨小凯对于内生与外生交易费用的区分,实际上应该承认交易费用不止于单位商品的交易费用。(狭义的)内生交易费用(见杨小凯1998,经济学原理,第6章)实际上是一种效率损失,或者说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的潜力,是帕累托改进(可能包括资源重新配置、分工组织结构改进、制度改进等)可能导致的收益。简单地说,内生交易费用实际上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所可能带来的收益(即当前是帕累托次优状态,因此存在效率损失)。但是由于帕累托改进永无止境,因此实际上我们不可能真正明确内生交易费用到底是多少。因为相对于不同的标准,帕累托改进的收益可能不同。只有到了人类社会最优制度、最优分工组织结构、最优资源配置时,才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余地了,这时候才不存在什么内生交易费用了,或者说人类社会任何调整的收益为0,即内生交易费用为0。但是由于人类演化的无限性与探索性,类似于一个探险队在一个原始森林里探险,并不知道目的,人类社会并不知道最优的制度到底是什么,永远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内生交易费用永远无法真正的测量。而现实中,可以测量的内生交易费用,是以某一个理想制度、理想分工组织结构、理想资源配置状态为参考系,当前的制度、分工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状态与我们设定的理想状态之差距,定义为(局部的相对的)内生交易费用。因此,内生交易费用总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一个理想标准而言的。但是这个理想标准不一定是人类社会最优标准,因为人类社会永远处于演化之中。参见本人在人大经济论坛上的文章《论帕累托最优的相对性与局部性》,此文已发表在一个烂杂志上了,据一些经济学家称,还算有点思想创新,各位可以参考,以便讨论,欢迎批评指正。
  因此,按照杨小凯对于内生交易费用的理解,把交易费用理解为单位商品的交易费用就太狭隘了。由于本人以小凯的思想为经济学思想的基础,因此对于交易费用的理解侧重于按照小凯的方法办,而不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办。
  如果把交易费用仅仅看成是单位商品的交易费用,那确实把交易费用的外延看得太小了。至少单位商品的交易费用乘以交易次数可得到总体交易费用。
  由前面关于张五常的交易费用的定义——“一人世界里所没有的费用”——的讨论可知,我们仍然没有清楚地区分交易费用与生产费用。
  我也一直很困惑,因为可能关于交易费用的定义不同,交易费用与生产费用的界线也不同。但是好象还没有看到系统讨论交易费用与生产费用界线的文献。不知各位学友能否赐教。
  楼主说交易费用是阻碍交易的费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抓住了交易费用的精神,这有点类似于电磁学上对于洛伦兹力的定义。阻碍线圈在磁场运动的力。
  但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阻碍交易的费用,无疑不能说明内外生交易费用权衡折中原理,也不能说明内生交易费用。
  我认为,目前交易费用的概念,在经济学里面确实是一个大难题。当然,本人文献掌握得不多,主要是以小凯经济学为根基的,因此望各位学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