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因果报应(其实中国的《易》也讲因果,恐怕因果原理是“常青哲学”之一),但菩萨是否“不坠因果”呢?据说,对此问题的正解是菩萨“不昧因果”。 “不昧因果”就是搞清楚了因果,就是觉悟了。问题是菩萨搞清楚了因果,是否还会坠入因果呢?因此,“不昧因果”这句话应该不止“觉悟了”这么简单。下面是我对此句禅宗公案的理解:
第一,对自己正在承受的因果,不论果报之善恶,都知根知底;对正在享受的“好”果报知道是有“善因”的,对正在忍受的“恶”果报也知道是有“恶因”的。总之,善恶终有果报啊。
第二,心地不会受“果报”的拖累。心情知觉对果报肯定有与正常人一样的苦乐、痛悦、羞喜之感,但心地因已“不昧因果”而“如如不动”,即所谓“不来也不去”的“如来”境地也。
第三,超越于善、恶之分别。因还是因,果还是果,因果自相依,因果自有纷繁变化之万象。当您有偏好有感觉有知觉的时候,自会对因因果果生出亲疏、好坏之分别,但那终究是感觉知觉上情结上的分别心,因为有分别心才有善恶之分啊。有分别心是正常的,无知无觉无分别心非人之常情实属异类也。但,觉悟了的心不会拘泥于感觉知觉上的分别心,不会固守于一时一地的划分正邪、长短利益、圈子内外之规矩,而是对“善”感恩,对“恶”也谅解。总之,对凡处于关系之中的动态行迹都一律心怀宽慰,且始终一心居“善”一意求“真”念念显“美”。即:承认“存在即合理”,但仍孜孜以求于“更合理的存在”。人之为人,就在于不断追求身心之进步,你不追求更合理的存在,你还是“人”么?是,还是不是呢,这是个问题!
最后补充一句: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本能地习惯地彼此互相关爱地按照“不昧因果”法则生活着进步着,日用而不知---此即“众生平等”之另一含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