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生保和马淑娟 发表于 2012-11-17 09:28 
可是我只是做A如何影响B,以及影响机制,这好像无需做内生性吧?直观来看,比如当A与B的因果(决定)关系不甚 ...
如果B同时可能影响A,那就有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所以审稿人会要求你考虑内生性。
我举个例子,假如你研究出口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并讨论其中的机制。按照你的逻辑也是A如何影响B,无须做内生性。但实际上增长会影响出口,所以如果你不考虑内生性,必然被审稿人拒稿。而如果你讨论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那么审稿人也会拒稿,因为简单的相关性分析对文献的边际贡献几乎为零。
回到你的论文,如果你讨论的是两个非常不受关注的变量——你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假如他们的关系很重要,而目前文献忽略了,那么你讨论的就是因果性而不是相关性。这时候审稿人会“强迫”你解决内生性,否则论文发不出来。如果你仅仅讨论相关性,那么审稿人会认为默认变量之间的关系不重要,拒稿理由将会是“选题太窄”。
你收到的意见既有选题窄,又有内生性。我的推断是,审稿人其实觉得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也许重要,但你没有能力解决内生性,他不准备让一篇只讨论相关性的论文发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你的选题是有希望的,只不过你需要找到解决内生性的办法。这样的办法不一定(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但这不要紧。考虑内生性,说得赤裸裸一点,是一种“姿态”。就好比你给老人让座,你可以内心非常不愿意,但“姿态”要有,否则就是人品问题。
我知道,对内生性的争议一直很大,以“内生性”去卡好题目非常残忍。可是,你的运动员,跟裁判员去争规则不合理没有实际作用。除非你不当运动员,否则你必须执行既定规则,这是基本从业规范和道德。
在不影响你著作权的前提下,大家可以讨论如何解决内生性,或许不久的将来你的大作就能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