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家族政治时代(或父系家庭政治时代)。在家族经济时代,社会分工进一步加强,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生产能力在整个社会生产力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且生育能力又在人口生产能力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女性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男性逐渐取代女性的社会主导地位,出身和世系按男子的系统计算,实行父系财产继承制,氏族首领改由男子担任,氏族议事会由各大家族的族长组成,原来由成年男女参加的氏族议事会,现在由成年男子参加,人类社会从而进入家族政治时代。
五是,国家政治时代。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分工、不同生活习惯的家族与家族、民族与民族之间开始形成新的、稳定的国家经济关系,相对应的政治时代就是国家政治时代。
3、政治内容的发展方向:
从确定食物等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发展到确定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式;
从全民皆兵,发展到组建职业军队。
从确定决策的产生方式,发展到确定决策人的产生方式。
从约定成俗,发展到将各项约定编辑整理成制度,并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典籍。
以生产管理为核心,逐渐向生活管理的相关领域扩展。
从对于决策程序的制约,扩展到对于决策制订程序的制约,对于决策执行情况监督与评价程序的制约。
从维护个人、家庭、家族的利益,逐渐发展到关注他人和全社会的利益;
从维护眼前利益为主,逐渐发展到维护长远利益;
从掠夺和战争的方式,逐渐发展到采取合作和协商的方式。
4、政治的分类
根据社会领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财经政治、金融政治、教育政治、公共卫生政治、体育政治、国土资源政治、人才政治、治安政治、安全政治等。
根据流程节点的不同,可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方面。
根据涉及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
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一般性政治与暴力性政治(即军事)。
根据制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管理性政治与服务性政治。
根据制约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强制性政治与引导性政治。
三、文化的进化过程
政治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提高了各个相关经济事物的效率性、目的性与持久性,为了使这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发挥更高的效率,体现更高的价值,就必须对政治的各个方面进行约束和规范,目的在于使这种特殊经济形式的使用寿命更长、效能发挥更高。也就是说,政治这种特殊的“经济”形式本身还应该遵循更高层次的规则,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效率性、目的性与持久性。文化就是这种更高层次的规则,现给出文化的定义。
1、文化的定义:文化就是关于政治的规则系统(各种政治事物的理论根据、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数学关系等)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政治的效率性、目的性与持久性。
文化作为“政治的规则系统”,其根本作用在于将有关政治事物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和有序化操作,使其按照最大价值化方式进行组织。 “政治的规则系统”包括政治资源(人、财、物)的配置规则、政治行为的约束规则、政治利益的分配规则、政治矛盾的处理规则等方面。由此可见,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是政治的延伸与扩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政治事物的效率性、目的性与持久性。再根据政治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是关于经济(分工与合作)的规则之规则体系,文化也是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延伸与扩展,而且是一种更加特殊的经济形式。
2、文化的发展过程:
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文化概念、文化理念和文化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文化概念的形成阶段:具有相同特性或相同属性、相同条件的政治事物组合起来,抽象出一个共同的属性,就形成了一个“文化概念”。
二是文化理念的形成阶段:把若干个文化概念有机地组合起来,就可以确定一个文化理念。
三是文化理论的形成阶段:把若干个文化理念有机地组合起来,就可以确定一个文化理论。
总而言之,按照某一特定的条件与范围,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政治事物组合在一起,并把这些文化事物之间共同的规则或属性抽象出来,就成为了文化(包括文化概念、文化定律与文化理论)。
3、文化的进化
一是,无文化时代。文化是关于政治的规则,没有政治就必然没有文化,政治最原始的形式就是两性政治,那么文化的最原始形式就是“两性文化”。在男女之间只存在短暂的、季节性的两性合作关系时期,基本上没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因而就不存在任何文化关系。
二是,微文化时代。微弱的经济关系只能产生微弱的政治关系和微弱的文化关系。当男女之间只存在相对长久的、无季节性的两性合作关系,且局限于生育方面的合作关系时,人类就处于微经济时代和微政治时代,相对应的文化时代就是微文化时代。
三是,家庭文化时代(或母系家庭文化时代)。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又是文化的基础。在女性为主导的家庭经济时代和家庭政治时代,就必然会形成以女性为主导的家庭文化时代。在母系家庭文化时代,由于人口的生育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内容,人口生产能力在整个社会生产力中占据最主要的比重,而人口的生产需要一个相对和谐、安定的外部环境,因此母系家庭文化具有平等、宽容、和谐、柔性、静态的文化特征。
四是,家族文化时代(或父系家庭文化时代)。随着语言的形成和金属工具的使用,社会分工进一步加强,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生产能力在整个社会生产力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且生育能力又在人口生产能力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女性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男性逐渐取代女性的社会主导地位,人类社会从而进入家族经济时代和家族政治时代,相对应的文化时代就是家族文化时代。在家族文化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社会对于各种资源(如土地、水源、食物等)的争夺日趋激烈,因此家族文化具有等级、争斗、刚性、动态的文化特征。
五是,国家文化时代。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分工、不同生活习惯的家族与家族、民族与民族之间开始形成新的、稳定的国家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相对应的文化时代就是国家文化时代。
4、文化的分类
独立性文化和依赖性文化;
宽容性文化与排他性文化;
和谐性文化和斗争性文化;
柔性文化与刚性文化;
性本善文化与性本恶文化;
效率优先文化与公平优先文化;
开放性文化与封闭性文化;
守成性文化与扩张性文化;
集权性文化与分权性文化;
“无为而治”文化与“严刑峻法”文化;
平均主义文化与先富主义文化;
多元神文化、一元神文化与无神文化。
5、生产资料的社会扩展形式与自然扩展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生产资料的自然扩展形式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社会扩展形式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生产资料。
由于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事实,价值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论,因此生产资料的社会扩展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自然扩展形式,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工具,政治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科学。
文化的价值本质:以理论依据为导向,通过调整和控制各种生产要素配置规则在理论上的系统性、观念上的认同性、意念上的连续性、情感上的可原性、数理逻辑上的相容性、自然规则上的和谐性和语义逻辑上的一致性,以规划社会目标、统一社会意志、协调社会行为、集中社会智慧,团结社会力量,以达到财富的价值增值的目的。
文化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调整和控制所有经济规则与政治规则之规则,它包括各种规则的书面或口头表达规则——语言;各种规则的媒体符号(如绘画、诗歌、音乐、舞蹈、戏剧、小说等)表达规则——艺术;各种社会行为规则的约束规则——社会科学;各种自然行为规则的约束规则——自然科学;社会利益关系调整规则的约束规则——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等等。同样,所有规则之规则的改变将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在更深的层次上决定和制约着社会各种矛盾的现实状态和发展方向,也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低层次物质利益和高层次精神利益等方面的关系,它能够更深远地间接地改变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因而也是一种广义的社会生产领域。
文化领域对于财富的间接作用所产生的增值量,通常是按照各种理论依据所要求的内容来进行分配的(如宗教信仰普遍提倡的富人和强者对于穷人和弱者所实施的救助,以及对于他人错误所实施的宽容等),它实际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