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学直觉
最近,我就经济学与数学关系和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写了两篇夜话。在那里,我强调了数学尤其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这篇夜话里,我想强调经济学直觉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数学不能代替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代替经济学直觉。纳什(Nash)、格兰杰(Granger)这样的大家虽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们更多地是数学家(如果把统计学也归入数学的话),他们的研究更多涉及的是形式结构的数学,而不是这一结构的特定内容;可作为经验科学,经济学和物理学一样,需要探讨的恰恰是内容。
那么,什么是经济学直觉呢?在我看来,经济学直觉是提出经济学问题的能力。经济学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一旦从这点出发,我们就得遵循逻辑,严格地引出思路,一步一步地得出结论。而在出发点的确定上,我们缺乏明确的逻辑,所以需要直觉。就此而言,直觉先于逻辑,提出经济学问题先于经济学的数学建模和逻辑推导。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方向看旧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物理学的进化》)。爱因斯坦在这里说的科学是物理学,但他的观点对经济学同样适用。
我们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例子说明爱因斯坦的观点。一般均衡理论通常又称为市场经济理论或者价格理论,它是经济学的核心。斯密(Smith)最早提出了自由和平等交易的市场活动将引导自利的个人达致社会的福祉。斯密的说法更像一个假想或者一种信念,他仅仅提出了问题,并没有证明。瓦尔拉(Walras)为斯密的问题建立了最初的数学结构,把价格理论转变为学术上的一般均衡理论,从而正式拉开解决斯密问题的序幕。瓦尔德(Wald)首先指出瓦尔拉一般均衡体系得以成立的数学条件。德布鲁(Debreu)在斯密提出问题的近200年以后解决了它。德布鲁为此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们四人中,瓦尔德和德布鲁贡献的更多地属于爱因斯坦所说的“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这样的技巧在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本质上是数学的而非经济学的。相反,斯密和瓦尔拉的贡献是经济学的。斯密提出经济学问题,瓦尔拉在近100年后把斯密问题引向新的方向(而它成为经济学在二十世纪的主导方向)。尽管他们两人没有解决问题,但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眼中,斯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瓦尔拉是一般均衡理论创始人。如果科学进步可以有重要性不等之分的话,那么,斯密和瓦尔拉所实现的经济学进步,比瓦尔德和德布鲁的贡献重要得多。
对经济学的学生和学者来说,数学是重要的,但经济学更为重要。这同时还是因为,经济学还没有达到物理学100年前的水准。在现在和今后一段很长时间内,许多经济学问题还不能甚至还不必要以数学方式提出。此外,很多问题提出后,其解决也需要经过大量的经济学思索,才能进一步发展出它们的数学结构。所以,除了经济学知识外,提出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直觉是非常重要的。不过,经济学直觉并不就等于对现实经济状况的了解。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经济问题,每天都和市场、货币打交道。事实上,我们就生活在经济世界中(当然不仅仅是经济世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许许多多事情都和经济有关。生活会让我们生发出经济的感觉。比如购物时,我们有意识甚至无意识地就会选择价廉物美的物品。我们也会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某种商品今天的价格提高了。这些是我们的市场直觉或者经济直觉,以及我们的经济问题。但是,它们还是一种来自现实的感觉,还说不上经济学直觉。我们提出的问题也还算不上经济学问题。例如,企业界、政府界人士常常到大学做报告。这些报告引人入胜的地方是报告者对经济现象的了解,是他们从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这些报告者又不必然具有经济学的直觉,他们提出的问题常常不是经济学问题。
童年时,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牛顿问“苹果为什么落到地面”的故事,并且自己也问过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这是一类物理或者自然现象问题,但它远远不是物理学问题。要成为物理学问题,它还得一般化。牛顿的贡献正是在于他把苹果落地问题转变成“物体为什么会落到地面”问题。虽然他的引力概念还具有神秘的色彩,但他利用这个概念不但能够解释苹果落地、月亮不落地的问题,而且能够展开物体相互作用的数学结构。物理学的另一个著名例子,是爱因斯坦说的一个站在铁路旁的观察者提出的问题:在行进中的火车上行走的乘客走的有多快?这个问题虽然比苹果为什么落地复杂,但也还是个物理问题;而当爱因斯坦由此普遍化为速度相加的一般问题时,它就成了物理学问题。这些物理学的著名例子表明,针对特殊现象提出的问题更象常识问题,只有把这类问题一般化,我们才能够提出科学问题,提出物理学问题、经济学问题或者其它科学问题,从而找到逻辑得以展开的理论出发点。
经济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斯密如果仅仅提出制针的分工如何提高制针企业甚至行业的生产率问题,他还只是为普通经济学家;可当他把分工概念一般化从而把分工和市场以及价格机制联系起来的时候,他就成了经济学的大家。科斯(Coase)如果仅仅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甲企业和乙企业为什么合并”的问题上,他提出的还只是经济问题而非经济学问题。当他把问题变为“一个企业的边界在哪里”时,他提出了经济学问题,我们也就经常读到别人对他的经济学直觉的赞誉。格申克龙(Gerschenkron)和刘易斯(Lewis)是同时代人。前者曾经列举了经济落后的几十种表现,但后者仅仅抓住一种表现即劳动严重过剩,把其它提升为劳动无限供给,便创立了现代经济发展理论。
我自己经历的一个激动人心的例子是增长经济学。六十多年前,哈罗德(Harrod)、多马(Domar)从凯恩斯理论(Keynes)出发,研究投资和储蓄的跨期或长期均衡,并提出最早的增长模型,以至于有接踵而来的卡尔多(Kaldor)等人的新剑桥模型、索罗(Solow)等人的新古典模型等。但后来卡尔多提出资本生产率不变是经济长期增长特征的大胆假想。这个假想彻底改变了增长经济学的方向,把它从凯恩斯经济学的延伸转变为独立的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专门学科,而其解释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本生产率为什么不变。任何一个国家的统计资料都表明资本生产率不断变化。从这些资料中得出长期资本生产率不变的假想,需要的不是对经济现象的进一步了解,而是深入的思考和思维的跳跃,是一种经济学直觉。就增长经济学而言,卡尔多的经济学直觉,可以和伽利略提出如果无摩擦、物体会如何运动时的物理学直觉比美。卡尔多假想的意义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Ricardo)最早清楚地提出了资本利润率下降的长期趋势。马克思接受了李嘉图的想法,改称为中国学生人人皆知的“利润率递减规律”。凯恩斯再次确认了这个趋势。同时,在新古典理论中,边际生产率递减又是经济学基本规律之一。边际生产率递减,平均生产率自然早迟也得递减。因此,资本生产率从而利润率递减成了卡尔多之前经济学家和知识界公认的常识。这一常识又成为知识分子对市场经济不信任的理论根源。因为,只要资本多了,利润率便会趋向于零,市场经济便将结束。卡尔多的假想彻底扭转了这一思维方向,而增长经济学也随之转向,把解释重点转为长期资本生产率从而利润率为什么稳定。在这个方向上,凯恩斯理论的影响几无痕迹,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剑桥模型黯然失色;适合于这个方向的索罗模型脱颖而出,成为增长经济学的出发点。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全球化等等因素,过去更多地被对市场经济没有信心的学者用来说明利润率为什么还没有降到零,现在反过来被融入说明利润率不会下降的增长经济学内。当我亲眼看到新增长经济学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时,我常常感叹经济学直觉的威力。从同类经济现象中提出的经济学问题常有不同,思维跳跃的方向或有区别,但提出经济学问题所需要的直觉是一样的。在高低不定、受到无数力量影响的利润率数据面前,无论一个人指出利润率长期趋势是下降还是稳定,他都离不开经济学直觉,他都能够造就经济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经济学直觉不是对经济学现象的了解,特别不是对经济学现象的罗列。对经济现象一无所知的人当然不可能具有经济学直觉,但是,对经济现象的广泛深入了解却也不是经济学直觉的前提条件。况且,一个人了解的经济现象总是特殊的有限的。从特殊到一般、从有限到无限(或极限)需要跃迁。所谓经济学直觉,在我看来,就是从特殊经济现象引申出一般经济学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思维跃迁的能力。对于经济学来说,这一直觉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依靠这一直觉,我们才能提出经济学问题,才能在经济学中实现爱因斯坦所说的“真正进步”。
如果一个人不是天生地具有经济学直觉的话,那么,培养经济学直觉的途径,我想除了读书、讨论以外,可能还有这样几条:
1.具有全宇宙全人类的胸怀。具有这样的胸怀,容易把身边的现象一般化,容易跳出特殊现象的约束,思维容易从特殊的经济现象跃迁到一般的经济学疑问。
就我们中国人来说,困难的是跳出中国圈子想问题。我们没有普世宗教的传统。我们习惯把对中国有利的事情看成好事情。我们喜欢用能否直接解释中国问题来判断一种理论的有效性。这样,当我们需要创造理论时,我们很难从中国经济现象跃迁到一般经济学问题。因此,经济学者尤其年轻的经济学者,自觉地克服中国标准感,培养世界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2.学术自由的胸怀。学术自由的胸怀指的是学者内心的自由,脱离政治判断和世俗观念的心绪自由,思考问题时的不受现有理论拘束的自由。在这里,外来的约束并不重要。这是因为,任何法规、任何暴力或者任何外在措施,都不可能限制一个人思考的天地,不可能限制一个人思考的具体内容。相反,我们对学术自由环境的要求,是以我们自己在学术思考上的内在自由为前提的。有了学术自由的胸怀,思维的跃迁、从特殊现象达致一般问题的直觉,就比较容易地出现。
3.强化一般化思维能力的训练。我曾经读过关于“苹果落地问题”的教学材料。教师启发学生继续提出的问题几乎全是“苹果为什么是红的”等等,而没有启发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东西落地、又有什么东西不落到地面”的问题。在思维的实践中,归纳是比较容易的,但从有限的归纳跳到一般的命题,往往需要自觉的训练。打个比方,任何概念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般性。试试对所熟悉的概念,比如人、书、高兴这些概念做出自己的定义,一个人将发现,他必须超越个别特殊现象,他才能够达到一般化的定义。
4.思考。读书重要,讨论重要,思考更重要。高强度的思考是一切经济学直觉的前提。没有高强度的思考,再多的读书、讨论都无济于事。所谓学者要孤寂,说的便是孤寂有利于思考,因为孤寂免去了繁杂的干扰。如果不思考,孤寂也毫无意义。所以,创造一个适合思考的小环境,保持一种安宁的心绪,让自己集中精力反复咀嚼同一个问题,一个人将有更大的可能性抓住自己的经济学直觉。
这种话不能乱用,他有什么著名作品,对中国经济作出过什么贡献。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而已。他是没有资格写这样文章的,误人子弟
3楼朋友,你也过分了点,太急功近利了吧。
谁都有权说自己的主张。你这种崇拜大学者才是真正的无知!
我不崇拜任何学者,但我对真理很敬畏,虽然真理有着种种局限,但不代表那不是真理。马克思理论的精髓是说资本雇佣劳动,社会存在剥削,谁敢说这不是真理呢?
我们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例子说明爱因斯坦的观点。一般均衡理论通常又称为市场经济理论或者价格理论,它是经济学的核心。斯密(Smith)最早提出了自由和平等交易的市场活动将引导自利的个人达致社会的福祉。斯密的说法更像一个假想或者一种信念,他仅仅提出了问题,并没有证明。瓦尔拉(Walras)为斯密的问题建立了最初的数学结构,把价格理论转变为学术上的一般均衡理论,从而正式拉开解决斯密问题的序幕。瓦尔德(Wald)首先指出瓦尔拉一般均衡体系得以成立的数学条件。德布鲁(Debreu)在斯密提出问题的近200年以后解决了它。德布鲁为此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们四人中,瓦尔德和德布鲁贡献的更多地属于爱因斯坦所说的“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这样的技巧在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本质上是数学的而非经济学的。相反,斯密和瓦尔拉的贡献是经济学的。斯密提出经济学问题,瓦尔拉在近100年后把斯密问题引向新的方向(而它成为经济学在二十世纪的主导方向)。尽管他们两人没有解决问题,但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眼中,斯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瓦尔拉是一般均衡理论创始人。如果科学进步可以有重要性不等之分的话,那么,斯密和瓦尔拉所实现的经济学进步,比瓦尔德和德布鲁的贡献重要得多。
自由和平等交易的市场活动将引导自利的个人达致社会的福祉。
对上面的话,做简单、准确总结的话,也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主体,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福利为手段,去实现自己的自私自利,则能实现社会成员的福利。
另外来说,也就是:自由平等的众人之手,实现了社会福利。换言之,兄弟觉得,看不见的手,应当让位于众人之手了。这同时也说明:民主的行为,国家法治化的行为,本身就属于众人之手,而通常所谓的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都属于众人的交往交换行为。
假若以上直觉正确,假若以上看法正确,那么,一般均衡的表述和证明,就应当体现或不违反上述看法的。如果不体现上述看法,或者违反了上述看法,则是有重大缺陷的。
对以上观点:自由和平等交易的市场活动将引导自利的个人达致社会的福祉,应当重视其逻辑前提:自由的,平等的。
对以上观点,可以推论出:社会成员越是自由的,民主的,或者确切地说,社会生活越是法治化,而不是人治化,就越是可能发展社会福利。
以上的看法,都内涵着:经济学从起源上发展上来说,从逻辑上来说,都内在的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和,自由民主法治思想。虽然现实上来说,在西方,资本的逻辑是强大的,在中国,产权的逻辑是强大的。
对以上观点:自由和平等交易的市场活动将引导自利的个人达致社会的福祉,应当重视其逻辑前提:自由的,平等的。
对以上观点,可以推论出:社会成员越是自由的,民主的,或者确切地说,社会生活越是法治化,而不是人治化,就越是可能发展社会福利。
以上的看法,都内涵着:经济学从起源上发展上来说,从逻辑上来说,都内在的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和,自由民主法治思想。虽然现实上来说,在西方,资本的逻辑是强大的,在中国,产权的逻辑是强大的。
呵呵,兄弟费心了
什么叫均衡,你懂不懂。就是我卖东西给你,你买不起。我留着自己用,或者毁灭掉,或者降价,或者不生产,这就均衡了。换言之,中国的美女看不上中国男人,出口到国外,中国男人独身,这也就均衡了。再换言之中国政府一看,不行,中华民族的优良基因要在世界广为传播,于是等祖国富裕强大之后,拿出一大笔钱补贴给国内男人:于是乎,那些没有死掉的老男人,那些身有残疾的男人,那些不能生育的男人,因为有了钱,除了享用了国内的美女之外,还从国外,从俄国,从美国,从意大利进口美女。这也是一种均衡。你说均衡论有什么屁用,这不光是胡景北的问题,这也是亚当斯密的问题,本人最看不得胡景北拉着老外的破木棍当洋枪大炮吓唬中国人,这种人混了教授,好好教书就好了,没人说他。没有水平还要跑出来唾沫星子乱挥吓唬人就不对了,就应该教育批评,让其收敛一点
cloundsky:
也许胡老师不是引路人!让你引路恐怕更坏!这是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论坛!即使胡老师说得不对,也有说话的权利!总不能都像不是粪青的那些东西说嘛!你说呢!?你是不是也该收敛点呢?
老大,我也有说话的权利。不过我从来没想要给人引路。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靠自己。CAN YOU UNDERSTAND?兄弟,宣扬卖淫嫖娼是违法的。虽然,有些人没有宣扬卖淫嫖娼,但是已经不远已,应该受到谴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7 17:57:06编辑过]
cloundsky
你说胡没什么贡献,没什么作品!说说你的,我们这样的只配经济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我想您一定在AER,PLE上发了不少,或者制定政策,难道您是"十一五"决策者之一.
cloundsky
你说胡没什么贡献,没什么作品!说说你的,我们这样的只配经济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我想您一定在AER,PLE上发了不少,或者制定政策,难道您是"十一五"决策者之一.
你是说胡景北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过文章吧,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马克思从没有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也没有在AER上发表文章。经济学家的贡献不是看你在什么地方发表文章,而是看你的成果的社会影响。你如果觉得你的文章很有份量,可以上传,我给你指导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8 14:45:45编辑过]
“中国的美女看不上中国男人,出口到国外”,这固然是举例,但人作为商品,既不合情也不合法,这种例子又何必呢?恐怕上此论坛的女性看见也不是滋味。
“你说胡没什么贡献,没什么作品!说说你的”我想作为学生的我们大多在学术上还不会有太高的建树,但这不能说明我们没有资格去作中肯、客观的评价。如果你说中国足球队这场球踢得不好,我就反驳到:那么你去踢踢看;你说某某歌手唱歌不行,我就反驳到:那么你唱得有多好;你说这道菜做得不好吃,我就反驳到:那么你去弄一手我们尝尝。显然这样的反驳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话题,我们就事论事,还是以理服人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8 0:13:41编辑过]
如果我们批判某个学者,那么批判者的批判出发点应该是被批判者的学术论文或专著,应该在他(她)的文章或者专著前提假设,变量确定,模型构造,逻辑推理,假设检验上多下功夫,找出他的缺陷,而不应该也不必要对他(她)的为人做一些漫无边际的评价(除非批判者真的有确凿证据并且了解被批判者),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甚至于很多人连被批判者的著作都没有认真研究过,思考过,对被批判者的学术观点断章取义的加以发挥,就和到人群中去了。事实上,退一步讲,即使某个学者的为人有问题,我们也不可以就直接推出这个学者的学术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学者自身的品行和他(她)的学术观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批判者认为两者之间一定有必然联系,那实际上就是暗含着批判者认为这个学者得出学术结论的环境刻画和前提假设不严密,或者说是错误的。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他(她)的著作本身,而不是这个学者个人本身。我们再退一步,即使被批判者的某个学术结论有问题,批判者也不可以得出被批判者所有的学术观点都是错误的结论。
否则批判者的批判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意义和深度的,甚至于档次太低。
如果我们批判某个学者,那么批判者的批判出发点应该是被批判者的学术论文或专著,应该在他(她)的文章或者专著前提假设,变量确定,模型构造,逻辑推理,假设检验上多下功夫,找出他的缺陷,而不应该也不必要对他(她)的为人做一些漫无边际的评价(除非批判者真的有确凿证据并且了解被批判者),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甚至于很多人连被批判者的著作都没有认真研究过,思考过,对被批判者的学术观点断章取义的加以发挥,就和到人群中去了。事实上,退一步讲,即使某个学者的为人有问题,我们也不可以就直接推出这个学者的学术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学者自身的品行和他(她)的学术观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批判者认为两者之间一定有必然联系,那实际上就是暗含着批判者认为这个学者得出学术结论的环境刻画和前提假设不严密,或者说是错误的。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是应该回到他(她)的著作本身,而不是这个学者个人本身。我们再退一步,即使被批判者的某个学术结论有问题,批判者也不可以得出被批判者所有的学术观点都是错误的结论。
否则批判者的批判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意义和深度的,甚至于档次太低。
胡景北批评马克思需要什么阐述。还有你们一帮无知的学生,连经济学是什么都没搞懂还在这人模人样发表言论,实在是好笑。不就看了几本洋书吗?吓唬谁啊。你给我说说马克思伟大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学说的局限在什么地方。烦不烦,既浅薄又无知。懒得跟你胡搅蛮缠,你以为人家是理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8 14:46:48编辑过]
“中国的美女看不上中国男人,出口到国外”,这固然是举例,但人作为商品,既不合情也不合法,这种例子又何必呢?恐怕上此论坛的女性看见也不是滋味。
“你说胡没什么贡献,没什么作品!说说你的”我想作为学生的我们大多在学术上还不会有太高的建树,但这不能说明我们没有资格去作中肯、客观的评价。如果你说中国足球队这场球踢得不好,我就反驳到:那么你去踢踢看;你说某某歌手唱歌不行,我就反驳到:那么你唱得有多好;你说这道菜做得不好吃,我就反驳到:那么你去弄一手我们尝尝。显然这样的反驳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话题,我们就事论事,还是以理服人吧。
我说不好,是拿你和好的比较,不是拿你和我比较。拿你和我比较,你就差的更远了,不是十年二十年赶的上的,可能下辈子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8 6:48:23编辑过]
我说不好,是拿你和好的比较,不是拿你和我比较。拿你和我比较,你就差的更远了,不是十年二十年赶的上的,可能下辈子吧
。。。。。。。。。。。。。。
阁下还是看完整我说的话再发表言论吧。
很显然我无意与谁比较,只是针对大家的文字语言,而非针对某人。并且我针对谁的话,你都没看清。
很显然你不是对事,而是冲着人来,并且此话是我在该论坛上见过最为嚣张的话。
。。。。。。。。。。。。。。
阁下还是看完整我说的话再发表言论吧。
很显然我无意与谁比较,只是针对大家的文字语言,而非针对某人。并且我针对谁的话,你都没看清。
很显然你不是对事,而是冲着人来,并且此话是我在该论坛上见过最为嚣张的话。
我看的相当清楚,我是把你比做踢足球,明白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8 11:11:18编辑过]
如何运用EVIEWS进行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那位大侠能做面板协整估计(FMOLS,DOLS等)啊,可否传一个编程程序示范一下。
这些问题都搞不懂还指导我,我的学生如果第一个问题搞不懂时间序列分析这门课我绝对不让他及格,太基本了.不过你没学过协方差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我敢说我的学生一年级的也在处理第二个问题比你强.再就是不是每个人都要通马克思的,我敢说绝大多数人都不需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 17:18:31编辑过]
如何运用EVIEWS进行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那位大侠能做面板协整估计(FMOLS,DOLS等)啊,可否传一个编程程序示范一下。
这些问题都搞不懂还指导我,我的学生如果第一个问题搞不懂时间序列分析这门课我绝对不让他及格,太基本了.不过你没学过协方差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我敢说我的学生一年级的也在处理第二个问题比你强.再就是不是每个人都要通马克思的,我敢说绝大多数人都不需要!
哈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本人不是不懂,不会编程而已。你会吗?传个程序示范一下。另外补充说明一下,我无意和胡景北过不去,只是觉得他太轻视马克思理论。如你所说不是每个人都要通马克思,绝大多数也不需要通计量经济学,甚至西方经济学,但是作为一个学者,多了解一些不是坏事;而且对一些伟大的学者心存一些基本的尊重还是要的。不了解就不要随便批评,兄弟你说呢?
加微信,拉你入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