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01 6
2007-07-27

孙立平/文

房地产是最近这些年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房价的解释也莫衷一是。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们在国外经常使用的分析房价的指标,在中国基本都失效了。

以房价收入比为例。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世界银行公认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收入和房价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人们认为,这个比例理想的状态是4至6倍。与国际上的一般水平相比,我国的房价收入比无疑是明显偏高的。更重要的是,近些年来,我国大中城市中的房价扶摇直上,但居民收入的增长却极为有限。以至于“靠工资是买不起房的”这句话,成为人们基本的共识。但令人不解的是,高房价和低收入的强烈反差,却并没有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冷清,相反,在房地产市场中,居民的购买力却表现得非常旺盛。有人说,这是由于投机性资金炒房或富人投资性购房,这个因素的作用当然是不容忽视的,但如果完全用这个因素解释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旺盛购买力,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事实是,购房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是一般的工薪阶层。

与房价直接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租金。如果有一部分房产被投资者购得,购房者要考虑的基本问题是投资收益率。这个投资收益率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将来出售房子的差价,二是出售前的租金。有专家认为,按照国际惯例,房价一般是月租金的100—200倍,一旦超出这个标准,两者会相应做出调整。但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房价扶摇直上的同时,许多城市的房租却在不断下降,至少是没有同步上升。比如,在北京,除了中关村(行情论坛)、中央商务区等少数地区房屋的租金比较坚挺之外,许多地方的租金,包括房源非常稀缺的老城区,房租大体与前些年持平,有的地方甚至是在不断下降的,个别的地方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还要低。上海也是如此,在房地产热中,上海出现了一大批每平米1万元到2万元以上的房子,由于这些中高档物业供应量在不断加大,租金也在回落,有的甚至租不出去。

由于这两个指标全部失灵,一些依据这些指标做出的房价走势预测,特别是关于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的预测,便往往成为笑柄。前两年,索罗斯曾认为,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一两年内会破裂,中国也挺不过三年。索罗斯虽然是著名的投资家,但对于中国房地产的预测却可能会让人们大跌眼镜。最尴尬的是一些真心站在购房者的立场,呼吁将房价降下来,而且不断做出房价可能下跌预测的学者,他们往往成为房地产商奚落的对象。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中国人超出学者们预测的旺盛购房能力来自哪里?我认为除了人们谈论较多的那些因素之外,有两个因素是最值得注意的。

一个因素是目前中国独有的家庭结构。由于几十年中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城市中“一孩化政策”的推行,所形成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会比个人收入每月增加几百元要大得多。

北京市建委网站今年早期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商品住宅购房对象正趋年轻化,20至30岁群体是商品房购房主力,去年第四季度其占总体比重又有大幅增长,目前占近四成。这种状况与国外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有专家指出,在欧美一些国家,年轻人一般毕业大概十年以后才进房地产市场买房子,购房的主力是35岁以上的人。而我国买房的不但大多是25岁到30岁的年轻人,而且是一毕业就买房子,买房就要买大房子。对于20至30岁的购房群体,我们至少可以认定两点。第一,他们主要是为结婚安家而购房。第二,就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即使考虑到按揭的因素,并不具有这样的购房能力。

那么他们的购房能力来自哪里?在许多地方,实际上是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标准购房模式:首付由一方或双方的父母来出,小两口承担按揭。有的小两口实际上是连按揭也无法承担,一方或双方的父母亲仍然要帮助他们支付按揭款。这样我们就看到我国社会中的一种独特购房模式:三个家庭,或六个劳动力在共同购买或供养一套房子。可以说,正是这个因素使得收入房价比彻底失去了意义。因为收入房价比计算的是一个家庭收入与房价的比例关系,而现实却是三个家庭在购买或供养一套房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定要勉强使用收入房价比这样的指标的话,也需要在家庭收入的后面乘以2或3。

而这种三个家庭支撑一套房子的模式,只有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才会成为可能。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结构中,父母要帮每一个孩子解决住房问题,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支撑中国房市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由此可见,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家庭结构对购房能力从而对房价的影响,远远超过一个家庭收入变化的影响。一个家庭收入的变化,基本是加减的关系,而家庭结构所造成的三个家庭六个劳动力支撑一套房子,则是乘数关系。后一个因素的作用无疑远远大于前一个因素。看起来家庭是很小的家庭,家庭就几个人,但家庭结构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有时会非常大。

在若干年前,我和一个房地产的朋友经常在私下里争论北京房价的走势问题。当时我的观点是,北京房价的上涨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那个朋友争辩说,他坚信北京的房价会不断走高。事实证明,是我错了,朋友对了。我的推断错在什么地方?关键是对外来资金涌入北京估计不足。不久前的一个数据表明,北京1万6千元一平米以上的房子,60%是外地人买的;全部的一手房当中50%是外地人买的,全部进行交易的二手房当中40%是外地人买的。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外地人买房子的现象。从一些研究的成果来看,除了北京市自身的购买力之外,有两个因素对推动北京的房价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外来的投资性或投机性资金。一种坊间的说法是,外地的有钱人纷纷在北京购房,二是每年超过十万人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大多都不会离开北京,此外每年还有为数可观的“北漂一族”来北京寻找机会。从理论上说,两个家在外地的毕业生在北京安家立业就需要一套房子,如果考虑到独生子女所形成的家庭结构,甚至两个外地孩子在北京安家立业最终可能需要三套房子,因为其父母在退休之后也可能追随而来。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一个失衡的社会里,各个角落的资源都会以极快的速度向有限的大城市积聚。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若干个特大的城市集中了社会主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甚至也集中了生活中最主要的机会。

这样的状况和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房地产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人们都在往这有限的地方集聚,各种各样的资源在向这些城市流动。于是就出现全国的钱买北京上海的房子。

这个因素又会和前面讲到的家庭结构联系起来。我们假定说两个外地的孩子,一男一女,到北京或者上海来读书。只要到了北京、上海读书一般不会再离开这个地方,然后他们两个恋爱了,结婚了,组成一个新家庭。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房子。但是如果这两个孩子都是来自城市,那么意味着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两个结婚之后意味着在外地各自有一个身边没有子女的家庭,就是他们的父母组成的家庭,他们的父母有的可能是退休了,有的可能没有退休,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这两个老家庭将来会跟到北京或者是上海来,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当地是身边没有子女的家庭。这意味着,两个外地的孩子到北京或是上海读书,在理论上来说将来可能需要三套房子,老家庭原来几十年积累的资源,最后都要用到北京和上海的房地产当中。这个因素对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房地产的影响显然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27 12:41:00

孙教授的观点: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是高房价的原因之一。房价收入比失效,但深究中国的房价,原因如下:

1、供求失衡

2、抄房集团的抄作

3、开放商与政府部门的利益争夺

等等

但是,中国经济的持续20多年的发展,但真正让国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值得商酌!也许让先富人民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在今天慢慢地成为历史了。当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弯曲为以钱为纲,一切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一片又一片的混乱。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早一抛出,摸着石头过河依旧不可以抛弃的,可是,建立一个民主、公平、和谐的社会,藏富于民,让天下人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却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当历史选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承受,那么我们就勇敢地接受吧!

纵豪情壮语,绝不要辜负那份责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7 16:03:00
以下是引用日月言享在2007-7-27 12:17:00的发言:

孙立平/文

房地产是最近这些年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房价的解释也莫衷一是。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们在国外经常使用的分析房价的指标,在中国基本都失效了。

文章本末倒置,数据引述不清,没有什么可读性,鉴定完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8 00:00:00

这边文章是我读过的第一篇提出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 对房价影响的,观点挺新的。只可惜 缺乏数据支持。 文章的风格不像教授写的,到像记者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8 10:41:00
以下是引用gchyuan在2007-7-27 16:03:00的发言:

文章本末倒置,数据引述不清,没有什么可读性,鉴定完毕!

可否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我认为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现在在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经济学研究的规范化和本土化。这篇文章虽不能算是一篇规范的经济学论文(我想作者本人可能并没有把它当一篇规范的经济学论文来写,他仅是 提出一个观点),但是文章中提及的中国家庭这种特有的结构实在还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8 21:56:00

靠父母的收入估计也顶不住上海北京的房价吧

不过房价上涨的初期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

另外房价的不断上涨

很多人卖了再买,造成资源的不断的承接,也是支持房价能持续上涨的一个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