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n 发表于 2012-12-7 20:55 
有两点有疑问:
1.身份问题。公共物品在产出之前已经具备了其身份,这里讲的被公共需求购买,我不太认同 ...
从实际上讲,培训机构课程与学校课堂教育课程一般会有区别,没有区别,就有忽悠家长或学生的嫌疑。
当然这个区别包括,上课内容、时间、讲师水平、课程设置等等。
一般情况下,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义务教育课堂授课模式较为死板,天赋不一样或者兴趣不一样的孩子,上同样的课程,效果不一样。有些孩子接受能力较高,有些较低。较高的选择补课或为了以后更好接受,进步更快等。较差的为了赶上。所以需要除课堂以外的培训结构来提供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个性化教育。
从统计学角度讲,接受能力可认为呈现正态分布。即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不一,所以个体教育需求有差异。而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仅可提供大部分学生的共同需求。所以不管公共教育是否过剩还是不足,都是需要培训机构来满足个体教育需求。。
从本质上讲,义务教育是一个大范围的公共需求满足,而机构培训由于有盈利需要,所以提供的产品要么一小部分学生需要(这个相对接受义务教育总体来说,价格较单一辅导便宜),要么提供昂贵的单一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