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摘自:网络
史上最厉害的营销案例,是那些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养成的「习惯」。
当时一篇纽约时报的文章访问了好几个,都是从宝侨退休的心理学家,该公司靠卖牙膏、洗衣粉一年就卖760亿美元!问题是,一条牙膏多少钱?单价这么低也可累积这么大资产,关键原因就是「人人都用」。文章引用心理学者的分析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这么多动作中,竟然有高达45%的是「习惯」,这些日用品公司,平常可以靠这些习惯赚钱,而当他们想赚更多钱时?当然就要想办法逼使用者养成更多的「新习惯」!
100年前,没人天天刷牙,近十年来,人们不但天天刷,还养成一天刷好几次的好习惯,仔细想想,全都是因为广告。
30年前,人们并没有在非用餐时间喝饮料的习惯,但,现在上班族人人在非用餐时间喝可乐,这习惯是各种饮料广告所养成的。
20年前,泡泡糖、口胶,还只是只有青少年会吃的东西,现在大家拚命买凉口的,让口气保持清香,这些也是广告的效果!
20年前,女性用的润肤霜,顶多只在干燥或中午时刻才有效用,但也因为广告的作用,现在女性习惯在化妆前后擦上一点润肤霜,香香的。
10年前,超商还没有这么多「茶饮料」,现在茶饮料已经变成超商卖最好的饮料,而且近一年来还强调要「回甘」,这些多多少少是广告养成的新习惯!
有趣的是,在纽约时报的访问之下,心理学家还第一次站出来跟大家说明,通常他们会怎么强迫消费者养成新习惯?
比方说 有一个案例是「Febreze」香香喷雾器,这东西以前原本设计喷在大衣上,将它的烟味或酒味给去除掉。此产品在1996年推出,当时宝侨做了好多广告,告诉大众,青少年身上很臭,狗狗身上很臭,烟味真的不好闻……希望让大众养成喷香香的习惯,但,当时并不成功,研究发现,很多人身上虽然都有味道,但「自认为身上有味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回家就忘记。
怎么办?
后来,因为心理学家的建议,Febreze干脆改而以爱干净的女性为主要对象,研究显示,女性天天都会作某些清理动作,假如能在这一块制造一个习惯,就不得了了!于是他们开始在电视上播放「家庭主妇整理家里」的贤淑模样,最后拿起一罐Febreze,这里喷喷,那里喷喷,哇,好香,好香。
现在,Febreze单一产品在北美州的业绩一年就达6.5亿美元!
另外这篇文章也提到另一个最近的案例,非洲那边各种传染病菌特多,当地却只有4%的民众有洗手的好习惯,因此美国ZF机关策画让美国三大日用品公司到非洲国家「卖肥皂」,帮助非洲民众降低死亡率。2003年间,这些日用品公司用类似于Frebreze的广告手法,推出了一则55秒钟的恐怖广告,只淡淡的画出每次你上完厕所,手上有多少的病菌!很恶心的样子!三年后,效果出现了,当地人们吃东西前用肥皂的比率狂升41%!上完厕所使用肥皂的机率也大幅上扬13%!非洲这么多人,公司赚到了。
至于要如何设计一场营销活动让人们养成习惯呢?宝侨的经验是大约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种是「默默的附加上去」,有个知名实验就是在某间员工餐厅,每日偷偷将例汤加一点点量,加了一个月之后,汤量达二倍,但竟然没人发现,大家照喝,此后就轻松养成了新习惯。
另一种是「制造新的链接」,心理学家说,习惯的养成,都是因为和日常生活早已习惯的一些物品「连在一起」,譬如,坐在家里沙发就会想吃零食,一旦养成后,以后一回家坐上「那张」沙发就会想吃东西,想改掉这习惯还得把沙发整个换掉才行。
这两种方法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这方向就是,无论我们的新创产品多么的新、多么的有「划时代」的野心,也都要顺便想想它怎么和现在人们既有的生活习惯作连结。不必真有什么直接的因果关系或关连,只要有一点点扯上,就有机会设计一套很刻意的「习惯养成计划」,让客户不知不觉的上勾,然后还要谢谢你。
像这样,营销于无形,营销还顺便
你还可以怎么营销?你又可以怎么反思与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