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717 0
2012-12-18

我今天发现一个错觉现象:因我和夫人有每天晚饭后都围绕校园一个大圈圈散步的习惯,我们家在圈圈外的西北边,圈圈的西边内括两个正方形,散步完后当我选择走这两个正方形的先东后北的两条边回去,夫人两次都说了我们抄了近路---其实,这完全是错觉,因为就我门回家的路程来说,我们无论走东北两条边,还是走南西两条边,距离都相等。那么,我们为什么有这个错觉呢?我分析,其可能原因是:第一,夫人希望我们散步多走些路,锻炼身体么;第二,如果按照转圈散步的标准衡量,走两个正方形的两条东边线确实少走了南西北三条边,大圈圈变小了;第三,夫人和我都在散步,以散步的心情状态走在回家的路程上,因而当我打破惯例(散步走大圈圈的习惯)走东边时,夫人就产生了我抄近路走小圈圈的感觉---夫人心里继续了散步的知觉。

上面这个小体会告诉我,错觉往往来源于参照物的过时。其次,之所以仍参照过时的参照物,是因为我们对参照物仍有期待。再次,之所以期待参照物继续,是因为我们还处在过时参照物的情景影响之下,并且完全顺从了下意识的习性来感知自己的行为,即:缺乏对有意意识的能量投入。

上述概括也适合暗适应错觉、投射错觉、惯例错觉等等。不过,依我的体会,脑部能量不足导致意识模糊(或者说,有意注意的缺失)又是参照过时状态从而产生错觉的生理原因。

结论:体弱的人更容易产生错觉(能量不足导致有意注意缺失),多虑的人更容易产生错觉(分散了对当下真相的有意注意所需的能量),有隐性动机的人更容易产生错觉(参照物的过时期待),生活长期单调而突然面临新情况的人更容易产生错觉(参照物的习惯性影响),自我中心特强的人更容易产生错觉(选择性注意导致的参照物错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