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沟通中要注意的问题
•沟通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只有在双方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有更好的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地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沟通中存在着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有的时候,解释是必要的,宁可多解释几句,也不要让误会产生。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主观地认为对方什么都清楚了,不必要解释。例如,妻子总认为丈夫应该知道自己想什么;老板总认为员工应该理解他的意图;下属总认为上级知道自己的需求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必然如此的,我们需要去主动沟通,这样很多问题就会得以解决了。
•承认错误是沟通的润滑剂。主动承认错误可以改善与转化沟通中的问题,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很多管理者认为,在下级面前主动承认错误有失面子,将来不好管理员工。因此,他们一般不承认错误,即使下属好的建议也不听。有的领导虽然嘴上不认错,但是行为上会悄悄改变,对这一点,作为下级要理解。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领导在下属心目中更有威信。
•沟通中要换位思考。沟通要充分,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而换位的前提就是认真倾听。因此,在沟通中怎么强调认真倾听都不过分。
蔡桓公之死
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名字叫扁鹊。有一次,扁鹊谒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他看看蔡桓公的脸色说:“国君,你的皮肤有病,不治怕要加重了。”蔡桓公笑着说:“我没有病。”扁鹊告辞走了以后,蔡桓公对他的臣下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便夸耀自己有本事。”过了十几天,扁鹊又前往拜见蔡桓公,他仔细看看蔡桓公的脸色说:“国君,你的病已到了皮肉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见他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气得没有理他,扁鹊走后,桓公还是闷闷不乐。
又过了十几天,蔡桓公出巡,扁鹊远远地望见桓公,转身就走。桓公特意派人去问扁鹊为什么不肯再来谒见,扁鹊说:“皮肤上的病,用药物敷贴可以治好;在皮肉之间的病,用针灸可以治好;在肠胃之间的病,服用汤药可以治好;如果病入骨髓,那生命就掌握在司命之神的手里,医生是无办法可想的了。如今国君的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不能再去谒见了。”蔡桓公还是不相信。五天之后,桓公遍身疼痛,连忙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往秦国躲起来了。不久,蔡桓公便病死了。
扁鹊与蔡桓公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扁鹊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让蔡桓公接受自己的建议,而蔡桓公也没有认真倾听和询问扁鹊为什么对他说那些话。最后,导致了大家都不想要的结果。
总的来说,我们与同事、客户、媒体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的沟通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除了要掌握上述沟通的基本知识外,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去运用、体会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沟涌技巧。
(www.earm.cn/田成杰/ 2015-6-8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员工情绪管理》,余玲艳/著,东方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